《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足可见其文学史上的地位。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好了,严肃过后,我们还是好好的聊聊八卦,相信这首出自高一语文课本最长的一篇乐府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全文大概讲述了一个媳妇抱怨婆婆,婆婆抱怨媳妇,媳妇抱怨老公,老公抱怨婆婆,婆婆抱怨儿子,儿子又回头抱怨婆婆…最后儿子和儿媳一块儿上吊自杀的故事。
所以说白了,《孔雀东南飞》的核心不是在讲封建制度,而是在讲婆媳关系,不然为什么到今天,婆媳关系还是很多小夫妻都要面临的问题呢?不过,在作者看来,导致这出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并非婆媳关系,而是焦仲卿的无能。
我们在这里先说说古时候的婆媳关系是个什么样子。
首先,一般女子只有在嫁人之后,才能称作“妇”,“妇”的繁体写法为“婦”,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扫帚的“帚”,这也代表了女性在家里的地位,以及日常所做的工作。按照《礼记·内则》的描述,媳妇伺候公婆,应该像儿子侍奉父母一样,鸡叫头遍的时候,就得起床梳洗干净,穿戴整齐地到公婆那里请安…公婆的东西不能乱动,公婆没吃剩下的东西不能吃,每顿饭公婆剩下的东西,要由儿子儿媳吃干净不许浪费…还有公婆赐予的衣服,媳妇觉得难看也必须得穿,得到允许才能脱下,在公婆面前感觉痒也不能抓,感觉冷也不能加衣。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假如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恶婆婆,即便什么都没做,可能也难逃被婆婆“插足”厄运,比如南宋时期的陆游和唐婉。
陆游二十多岁娶了唐婉,两人每日吟诗作对,游山玩水,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不料两人恩爱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陆母认为儿媳耽误了自己儿子的前途,又去尼姑庵算卦,算出儿媳会克死自己,于是执意要陆游休妻。陆游最后没办法,只好休了唐婉。之后两人暗中仍有来往,被陆母发现,便逼儿子再娶,之后唐婉也另嫁他人,这段感情算是彻底被婆婆给搅黄了。
大文豪陆游的结局当然要比《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好的多,不过唐婉和刘兰芝最后一个郁郁而终,一个投水而死,都没能善终。而导致两段婚姻的破裂,都存在一个直接的因素,那就是婆婆。唐婉的婆婆觉得儿媳书读得太多不好,女子无才便是德嘛,而刘兰芝的婆婆似乎也有点看不惯儿媳是个读过诗书的女子。
《孔雀东南飞》里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标准的大家闺秀。但是呢,婆婆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就是说婆婆觉得媳妇经常不跟自己商量就自作主张,没把自己这个一家之主放在眼里,太放肆了。
当然这只是婆婆的一种感觉,那么实际情况有没有呢?我觉得是有的。
首先我们看刘兰芝女士的简历,十五六岁就能演奏乐器,熟读诗书,要知道古代女子可不是都能有机会读书学乐器的,起码得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才有可能得到这些待遇。全诗开篇第一段就是刘兰芝的自述,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勤劳,可见刘兰芝自信、有主见,同时心气也高,这样强势的女子,一般的婆婆当然管不住,更别说日常生活里的小摩擦,可能早已经让焦母心里不爽了。
中国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权力的争斗史,即便是三口之家也不例外。刘兰芝的强势当然侵害到了婆婆行使一家之主的权力,而且是很大的侵犯了婆婆的权力,因为这个家里只有两个人,婆婆能指挥的也只有媳妇刘兰芝一人而已。
当一贯强势的婆婆遇上了一个一样强势的儿媳妇,对于婆婆来说,眼前这个更年轻,更有能力,也更有气场的儿媳妇对于自己,已经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侵犯,而且这种侵犯还是有苦说不出来的。
那刘兰芝可能要不服气了,我只是有才华有气质而已,怪我咯?我每天“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做到这份上还不够吗?!
好吧,刘兰芝说的有道理,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不容易了,但是要说做到极致了,庞氏恐怕第一个站起来不服。
根据古代女子模范手册《后汉书·烈女传》里的记载,在东汉时期的广汉雒县汛乡,有一个叫庞氏的儿媳妇,十分孝顺,她的婆婆年纪大了,脾气也不好,每天让她跑六七里地去取江里的水喝,她也毫无怨言。结果有一天刮了大风,庞氏回来的晚,婆婆于是大怒,便对儿子哭诉:“儿啊,你看看你这个媳妇,也不体恤你老娘,看我口渴命将休矣,却慢慢吞吞地不回来,做这等忤逆不孝事的媳妇,你娶来做甚啊!今天你非得给老娘休了她!”然后这个儿子也真听话,就真的把庞氏给休了。这个庞氏出了家门,不但没有怨天怨地怨婆婆,反而怨恨自己做的不够好,回来的不够及时,让婆婆口渴了。于是这位媳妇暂住在邻居家每日织布赚钱,让邻居偷偷给婆婆送去。日子久了,婆婆开始觉得奇怪,一问之下才知道真相,非常感动,于是又把自己的儿媳请了回来。
当然了,我们不能按照庞氏这个标准去要求刘兰芝,毕竟《烈女传》这种书就算放在古代,也仅仅是传说级别的女子才能入选的了,而且大部分都死的很恐怖,刘兰芝不想做烈女,于是跑去找她的老公,那位在衙门当官的小吏,而且说了几句气话,比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我三天织五匹布,你妈还故意嫌我织的慢,我是做不来了!),又或者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已经受不了了,在这待着也待不下去了。你这就回去告诉你妈,早点让我回娘家去)。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其实也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说白了,婆婆心眼小,自知能力见识都不如儿媳妇,心里很不得劲,偏偏赶上儿媳妇是个心大的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作为“下属”,却抢尽了“老板”的风头。
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像是电视剧里经常上演的片段:师傅故意刁难徒弟,给徒弟设置了重重障碍,本意是想杀一杀徒弟锐气,顺便拾回点面子。偏偏这徒弟轻轻松松完成了,还到师傅面前笑嘻嘻,说你这太没难度了。当师傅的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估计恨得牙都痒痒。
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有个大师兄站出来,打个圆场,说点什么“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啊”之类的话,然后私下里再去点拨点拨自己的小师弟,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但是我们看看刘兰芝的老公怎么做的呢?他跑回家报告自己的老母亲:“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我已经没有当大官的命了,还好有这么个好老婆跟我同生共死。我们才在一起两三年,她哪里做的不好了,你为何要这样对她!?)
助妻斥母,这是大忌啊。可怜的焦仲卿也不想一想,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太好,但毕竟这层窗户纸还没捅破,媳妇也只是私下里找你抱怨几句。现在可倒好,你把媳妇在你那说的坏话全都告诉了你妈,还帮着媳妇质问母亲,你是想气死你妈啊。而且你们是母子,媳妇是外人,母亲碰上这种事当然更生气的是媳妇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呀。可怜的焦仲卿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错了一大步。无药可救+1。
焦仲卿既然已经迈出了这错误的一步,也就难怪就有接下来的一幕了。
果然老母大怒:“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我早都看不惯她了,这件事由不得你做主!我又给你找了个媳妇,你赶紧让她滚!)
焦仲卿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问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没能知趣的先安抚老母的情绪,反倒是火上浇油,迎难而上顶了一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哼!你今天要把她撵走,我这辈子都不娶了!)唉,无药可救+2。
这一次,焦母气的锤床大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小王八蛋你居然还敢帮着她说话?行你等着,我这辈子都不会让你跟她过!)
于是“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焦仲卿不吭声,默默的,走掉了)。
真是彻底的无药可救啊,三个回合,连出三个昏招,就这样,把本来仅仅是有些紧张的婆媳关系,彻底搞死了。关键是他之前敢顶撞母亲的豪情万丈最后只剩下灰溜溜的逃出了门房,回到自己房里哭丧着脸跟媳妇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那要不老婆你先委屈一下回娘家去,等过段时间了我再把你接回来)。
看到这里,三个人的形象已经完全显现在了我们眼前。焦母和刘兰芝是两个女强人,非要硬碰硬,而夹在中间的焦仲卿,在面对矛盾,尤其是当矛盾还未彻底激化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最终葬送了自己这段感情。
焦仲卿的愚蠢和无能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往后面看,在送刘兰芝回家的路上,焦仲卿一再许诺自己一定会去把刘兰芝接回来,而刘兰芝最终也许下了“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样的承诺。但结果是等了很久等不到焦仲卿的消息,刘兰芝被迫答应嫁给别人。
焦仲卿做了他一生最后一个害人害己的决定,他拍马赶来见刘兰芝,一面挖苦刘兰芝背信弃义想嫁入豪门(贺卿得高迁),一面故作惺惺之态,表示自己唯有一死来维护誓言(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如此一来,以刘兰芝刚烈的气性,自然是除了一死以外,再无别的办法,而焦仲卿得知刘兰芝死讯,踌躇良久,也只好“自挂东南枝”。不知道他临死之前能不能想得通那个至今无解的问题:假如你妈和你女友同时掉进水里了,你救谁?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终于拿起了法律的武器,解决了这一难题。正确的答案是:先救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