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对于年轻的崇祯皇帝来讲,他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国外的八旗铁骑,也不是那即将起义的李自成农民军,而是他从来都没有解决的士兵军饷问题。崇祯初年朝廷年的税收只有三百三十六万两百元。而此时朝廷所欠发的军饷呢就已超过了一万元。为了防止兵变发生,皇家便开始给老百姓加税,甚至有的税收已经收到了普通老百姓家的重孙子辈,这就导致了朝廷刚刚解决了兵变。但民变也要开始了,而且在这种死循环之下,崇祯皇帝不仅变卖了部分的皇家财物,而且还放下了皇帝的尊严,开始向大臣们借钱。
其实我们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明朝丝绸茶叶的贸易几乎使得全球的白银如潮水般的涌入的大明皇朝。但问题却是,国家有钱,却从民间现在收不上来钱。有的人说,明朝末年,肆虐的天灾,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就算把明朝末年所有的天灾加在一起,都比不上那些东林党人更要命。那么这些东林党人到底有多可恶呢?郑和下西洋我们都知道,其实郑和下西洋绝对不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海洋的经济贸易让朱棣赚的盆满钵满。所以朱棣在位的时候,干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但郑和下西洋,他是属于那朝廷收入。为了让明朝的那些士大夫产生直接的收益,于是那些黑心的士大夫便开始编排郑和下西洋的各种黑料。当然他的目的呢就是要让朝廷禁海,但是等到朝廷正式宣布禁海以后,这些掌握权力的文官便开始勾结那些沿海的商人,让他们私自下海经商。等到了嘉庆年间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巨大的海洋贸易需求确确实实促进了江南一带的制造业的发展,这也使得江南一带的富绅豪强开始迅速崛起。而就在这个时候,被罢官回乡的顾宪成,在江南创办了一个东林书院。顾宪成他以东林明书院为根据地,逐渐在将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而这个利益集团就是后来的东林党,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明朝后期的士大夫阶层。据统计,当时海洋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呢足足有九亿两。而崇祯皇帝一年的财政收入却只有三百多万两,仅为全世界流入大明帝国白银的0.3%。然而最可恨的是,这帮东林党人,他们赚的钱却不愿意交纳一丁点的税收。可怜的崇祯皇帝一旦想要向江南征税的时候,这帮东林党人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为君者要懂得藏富于民。但这个名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江南的这帮东林党人。
但最让人痛心的,还是那些远离家乡,在辽东保卫国家的那些边关战士,他们远离家乡,戎边保卫大明朝。但却因为朝廷的欠饷,已经让他们穷到和乞丐并无两样子的地步了。而反观那些江南的的士绅名流,顿顿都是大鱼大肉,而且都是妻妾成群,真的就是一面水深火热,一面莺歌燕舞。那么崇祯皇帝又为什么收不上来税收呢?因为明朝末年,官商已经基本上是死死的焊在一起了。这些既得利益者要么就是大搞土地兼并,要么就是打通更高级别的官员,甚至是朱家那些藩王们。很多人都说,明朝的灭亡是崇祯皇帝的政治水平不够。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崇祯皇帝他所面对的问题也确实是非常的棘手。
突然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攻打东吴时,鲁肃对孙权说的话。鲁肃说,我们这些东吴的官员如果向曹操投降,我们呢都还能够混到个一官半职。但是你孙权若是投降了曹操,那么你将必死无疑。而明末的这些东林党人就是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即使改朝换代也只是一种王朝更替的规律而已,并且他们早已经做好了,为下一个主子尽忠的准备了。一九四四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崇祯皇帝践行了天子守国门的诺言。可是就在崇祯皇帝他尸骨未寒的第二天,那些东林党人却将穿戴的整整齐齐,走上了金銮殿,准备迎接他们新的帝王。然而,最让人讽刺的就是明朝崩溃之前,崇祯皇帝苦苦哀求百官捐款,结果他只收到了两万两百元的捐款。而经过农民军严刑拷打以后,一个周奎明就从地窖里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足足崇祯皇帝一年的税收。
最后只经过这些农民军一个月的洗劫,这帮文官们就被李自成用大刀活生生的剐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同一年,江南的东林党代表钱谦益,他刚娶了比他小三十六岁的柳如是,而只过了一年,钱谦益就在磅礴的大雨当中跪着,迎接着清军的到来。而此时,东林书院里面还刻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想来,这句话对那些东林党人亦是多么的讽刺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到底怎么做。崇祯皇帝他再平庸无能。但是他还是践行了天子守国门的诺言。而东林党如何标榜自己是君子,却还是跪着迎接八旗军的到来。只是这些东林党人啊,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八旗军的残暴。随着八旗军在江南大屠杀开始以后,他们积攒的这些金银财宝被八旗军从地窖中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