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核心笔记

《刻意练习》

导读:


关于“刻意练习”至少有三个地方自己曾经听到过:第一个是大学听分享听到很多人提到过所谓的1万个小时定律,隐约也有提到刻意练习这个观点;第二个是有一次看TED的一个分享,讲到如何快速学会一个技能,也说到了刻意练习;最近一次是《罗辑思维》罗辑思维的第183期,老罗讲到怎么成为一个牛掰的人,中间就提到了刻意练习这么一个观点。这些都让我有些感触,但没有太深的了解到刻意练习。


原文:


在这本书仅是看了导读一部分和第一章,但是对于我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原文如下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元认知)(加工)( 策略)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比如,专家级的开发者善用设计模式。——(融汇贯通)(提取结构)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大量练习)(增加回路)


分析: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

这个事情上很好理解,在自己初中的时候,一度研究所谓的超级记忆法,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让你对于数字也好文字也好形成特定的思维观念,来进行编码。比如说,“2”想象成“鹅”,“38”这个数字想象成“妇女”,“56”这个数字就是“少数民族”。通过一系列的编排,一大长串的数字编码,就可以形成各种奇特的荒诞的故事和情境,进而来背诵数字。个人通过这个方式,背诵圆周率最高达到100位(虽然毫无用处);最简单来说就是加工,加工再加工,用可以理解容易记忆的东西,把它加工和整合。

提取结构或模式

如果说,第一部分说是将东西,变幻成构件,或者说一片叶子。那么第二部分,就是让那些树枝的出现,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融会贯通,将更多的知识叠加。更多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规律或者方式进行链接,从而达到由点成线的进化,由散碎的叶子变成一束玫瑰。

以自己的工作为例,做人资这一块,仅仅是招聘。不同的面试方式,不同的沟通方法,不同的面试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甚至是偶尔的一个人才观点。这些所谓的知识点逐一地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招聘和面试风格与技巧。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

最后一个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也就是形成的树的主干,或者说是树。回路端不断形成,多次的重复和利用将它变得更加的夯实。如果说《浅薄》是告诉我们说互联网是将我们的大脑链接变得更浅显。那么《刻意练习》就是说这些可以通过不断地有计划有节奏加深回路和记忆。之前,读过《七田真右脑英语》也提到了海马记忆等一些东西。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复制,有节奏而且有,规律地去刺激那些神经,让自己的大脑链接变得更加的粗壮。思维大脑变得更加的顺畅,诸如我们学会自行车后,不用再想如何用脚蹬,先等哪一个脚一样。


书是好书,收获很多。因为只看了导读,先谈这点仅仅是看了导读和第一章,后期一定要和《社会动物》一样需要一点点的在深度挖掘了。


对于自己的感悟

把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第一步是先拆解,拆解开来,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独立的知识点。通过各种知识点都逐渐,串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点知识体系和框架。前几天正在《好好学习》那本书,讲的是一系列临界知识。生涯规划中也说,很多知识是可以迁移的。要做的就是打一些临界知识,更多的串联起来。从而变得更加的睿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133评论 4 106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812评论 25 709
  • 2016年5月20日我和金金分手了,这个让我会永远记住的日子! 520本该是个互相爱慕,甜蜜恩爱的日子,你选择...
    津语阅读 147评论 0 0
  • 最后任性一次,如果没有结果,我会放你离开,大家各自安好。
    FU小岩阅读 229评论 0 0
  • 生命中,是否有很多的等候?越过远方的山丘,是否有人和你一起白头? 2013年,李宗盛发布《山丘》,歌里唱道:“也许...
    南小汪阅读 2,40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