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知是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性。
2.越是修行达到一定高度的人,越是谦虚和松弛。
3.带着放松和喜悦的状态去面对生活,就不容易掉入琐碎的忙碌里。
4.用脑多、不在当下的时候,就容易卡顿。
5.头脑用来思考和判断,心用来感觉和感应,心脑合一的时候,才能真正感知当下。
6.越是想表现好,用力过度反而越会弄巧成拙。
7.用空去对应有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会超出自己的边界。
8.语言不够精炼,沟通就会耗能。
9.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懂得告别才会知道该如何珍惜拥有。
10.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不是消失,而是进入到更大的空间循环。
11.要引导孩子带着探索之心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伤心和痛苦。
12.要坚定地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穿越一些恐惧和困难。
13.家长太想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优秀的人,孩子就没有办法做自己。
14.对孩子管得越多,干预得越多,孩子可能就会越反叛。
15.恐惧的背后是对孩子有担忧和期待,实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16.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这份相信会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17.除了当下的自己,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18.让我们持续奔跑停不下来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9.无所求地去做事的时候,反而更容易有成果。
20.真正的懂是行为上的做到。
21.有些烦恼和恐惧是我们自己人为制造的,放松一些,淡定一些。
22.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豁出去,直面恐惧。
23.爱别人、爱世界最好的方式是爱好自己。
24.清欢是回归自己,回归寂静,清心寡欲之后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