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在农村的山坡草地,或者树林边,路边,生长着这样一种野草。
它是小灌木,茎杆直立,高约1~2米,呈圆柱形,有纵棱,多分枝,有黄色或者白色的柔毛,长到老,毛就没了。
叶子为羽状三出复叶,托叶狭卵形至卵形,长约1公分左右,宽约2毫米左右。叶柄长约1~4公分左右。顶生叶子长约5~10公分,宽约3~6公分,末端尖形,基部楔形。
顶生或者腋生圆锥状花序,最长达18公分。苞片披针形,长约1公分左右。开紫色的花朵。
结出长15~24毫米左右的荚果,腹缝线近直或者微波状。
就是这样一种野草,胃脘腹痛,用它煎水服用,很快缓解疼痛,因此,有人叫它"胃痛草"。
孩子积食了,用它煎水喝,可快速缓解症状。
蛇虫咬伤了,把它捣碎成泥,敷在伤处,可解毒消肿缓解疼痛。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野草吗?
它就是中草药饿蚂蝗,有地方也叫它胃痛草、山蚂蝗、紫藤小槐花、野黄豆等名字,为豆科多年生灌木类植物。
它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江西、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区。生长在海拔600~2300的山坡草地、树林边、路边等地方。
它花期7~9月份,果期8~10月份,夏、秋两季采收,鲜用,或者晒干备用。
它全草入药,味甘、苦,性凉,归入脾经、胃经、肝经。具有解毒消肿、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功效。
主要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胃疼、脘腹疼痛、腰扭伤、创伤、小儿疳积、尿道炎、腮腺炎、淋巴炎等病症进行治疗。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民间有偏方,夏天,用它煎水服用,可解暑清热解毒。
跌打损伤,采挖它,捡除杂质,清洗干净,捣碎成泥,敷在伤处,可散肿治疼痛。
《福建药物志》记载: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消食破积。治胃痛,小儿疳积,中暑,尿道炎,腮腺炎,淋巴腺炎,毒蛇咬伤。
《贵州草药》记载:@虚弱,活血,镇痛。
《广西中草药》记载: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现代医学把它用来治疗胃痛、小儿消化不良,中暑,尿道炎、腮腺炎,虫蛇咬伤、肝炎、肝腹水等疾病。
它含有蛋白质、胶原蛋白、氨基酸、黄酮类、生物碱类、酚类、三萜类、酸类、白桦脂酸等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镇痛、保肝、健胃消食等药理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采挖回家,捡除杂质,清洗干净,上锅煎水服用即可。
晒干后,也可煎水服用,用量一般9~30克,鲜品加量。
也可以鲜用,捣碎成泥敷在伤处,或者取出汁液涂抹伤处。
也可与其他中草药搭配,煎水服用。
或者研末温开水冲服,也可用酒冲服,还可以用来炖汤、炖肉使用。
注意,饿蚂蝗虽然很好,但是,因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首先,它不可过量和长期使用。
孕妇,禁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为了安全起见,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