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

《围城》被誉为白话版的《儒林外史》,那就先说说这个名字吧。儒林,文化圈,读书人的事;正史讲君臣父子、忠孝礼仪,外史讲鸡鸣狗盗、啼笑皆非。配上钱先生讽刺犀利的文字,这种戏谑的意味更浓。和钱先生吵架,肯定受不了,然而,像他这样一个看透了世间之事的学者,把所有的刻薄都写进了文字里,把所有的温柔都留给了小家。他和杨绛之间的爱情,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方鸿渐是一个走水的书生,这个人,于家于国无意,然而他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甚至我们自己身上。他肚子里装满了清高,脑袋空空,像一个晃晃悠悠的葫芦,又像是一只摇摇摆摆的企鹅。

他购买假文凭,却看不惯别人也用假文凭混的风生水起,在自我的认知里,他的假文凭是为了孝道,而非流于社会用于功名,所以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与那些拿着假文凭欺世盗名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他不爱别人也无所谓结婚,却撩拨着鲍小姐、苏文纨和孙嘉柔,如果说在面对鲍小姐时,他是被动的被引诱,那在面对苏文纨和孙嘉柔时,就毫无边界感了,不想发展做女朋友的心理与顺水推舟的行为岂不是很矛盾,再用一句我不爱她但我又不想伤害她来掩盖自己烂人的本性。

他自认为比两个弟弟出息,比学校里的教授们要高级的多,却不断榨取家里的价值,一边享受着未婚亡妻的种种福利一边又厌恶未婚岳父岳母的约束。做着临时抱佛脚的教案,教授着自己都不懂的学科,工作于他只是混混日子而已,家庭责任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而误人子弟的后果估计从未想到过。

方鸿渐是书中最真实的表达自我的人,从不掩饰自己情感浪子的内心,从不掩饰自己清高与无能。当有一天,他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又会何去何从。

方鸿渐和孙嘉柔的婚姻,一个是心无所谓,一个是步步为营,从不主动不拒绝的交往开始,到捕风捉影的匿名信结束,恋爱很随意,结婚更随意。结婚前,要放大对方的缺点去看,结婚后,要放大对方的优点去看,而他俩恰恰相反,婚前百般好,婚后千般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夫妻也像方孙一样在互相消磨。不幸的婚姻,都是从聊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互相嫌弃开始的,一段荒诞的婚姻必然走向没落。而一段好的婚姻,离不开彼此的包容与经营,幸福家庭不是没有一地鸡毛,而是有人愿蹲下来,把散落的鸡毛扎成掸子,轻轻抚过彼此的伤。

一张文凭,仿佛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围城亦如同文凭一样,是一块遮羞的破抹布,虽然内里早已破烂不堪,但仍可以遮挡一个人的自私虚伪,一个家庭的貌合神离,一份工作的寡淡无味,会让墙外的人踮起脚尖,窥探神往。

读过没读过围城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并把他比作婚姻的写照。其实无论是婚姻、工作,生活本身就是一座高高围城,然而,围住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这座高墙,而是精神的困顿、暗淡与渺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