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
生态指标检测标准
针织品上的有害物质来源于原料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后处理以及服装制作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我国制定的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将纺织品分为三类:A类为婴儿用品;B类为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C类为直接不直接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GB 18401—2003中规定了各项目及其在三类产品中的含量。
一、pH值的检测
检测纺织品的PH值采用国家标准GB7578—2002《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检测》,它和国际标准ISO 307—1980《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等效。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在室温下将针纺织品用已除去C02的蒸馏水进行萃取,用电极测定针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 。
织物的PH值一般检验时,在织物的不同部位取样多块,剪碎混匀。称取混匀试样5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刚煮沸过的中性蒸馏水 100mL,继续在水浴中煮沸30min。取出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用广泛指示剂或PH酸度计检验。
二、甲醛的检测
检测针纺织品的甲醛有游离法和释放法两种,采用国家标准GB/T 2912.1—2009《纺织品甲醛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甲醛(水萃取法)》和GB/T 2912. 2—2009《纺织品甲醛测定第2部分: 游离水解甲醛(蒸汽吸收法)》。两种方法的检测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将试样上的甲醛被水吸收,制成萃取液,用乙酰丙酮让萃取液显色,在412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计对时色液进行吸光度的测定,然后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甲醛的浓度,再按公式算出试样上的甲醛含量。
三、偶氮染料的检测
检测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有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三种,采用国标GB/T 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进行检测。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将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柠檬酸缓冲液(PH=6.0)介质中用联二亚硫酸钠还原分解,用适当的溶剂提取溶液中可能产生的芳香胺,浓缩后用气相色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
四、杀虫剂的检测
检测针纺织品上的杀虫剂采用GB/T 18412—2006《纺织品 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 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将试样用石油醚进行提取,浓缩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测定。
五、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检测针纺织品上的重金取采用GB/T 17593—2006《纺织品 重金属离子检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先将针纺织经模拟的酸性汗液、碱性汗液和唾液萃取后,将萃取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各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度。
六、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检测
检测纺织品上的五氯苯酚残留量采用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的基本方法是用碳酸钾溶液提取试样,提取液经乙酸酐并用正己烷进行乙酰化,再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