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回到家,以往那个听到我开门的声音便飞奔过来的小嘟嘟却并没有跑过来。
我走到客厅,看到嘟嘟在茶几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直直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碟子,小碟子里面有一片潘茄酱和一小块儿花卷,而姐姐就在她的身边。
原来她是在守护自己的“美食”。
上周嘟嘟积食了,呕吐、拉稀、发烧......一项胃口好的她一礼拜下来都没她原来一天吃的多,明显消瘦了很多。
最近两天,小嘟嘟恢复了精神,食欲也回来了。
小嘟嘟由面包片蘸番茄酱衍生出花卷、馒头蘸番茄酱。对于一个钟情于番茄酱的小吃货来说,甭用什么蘸,只要能吃到番茄酱就好。
小涵姐姐想吃一点她的花卷蘸番茄酱,嘟嘟的眼睛瞪得大大,两只小手护在小碟子上面拒绝姐姐吃一丁点儿。
姐姐索要不成,便跑到餐桌那,从晚饭的菜盘里拿来一根豆角,问嘟嘟要不要吃,嘟嘟毫不客气的把嘴巴张开让姐姐把豆角放到她的嘴巴里。
我赶紧说:“嘟嘟,你看姐姐和你分享豆角了,你要不要分享花卷给姐姐?”
嘟嘟两眼放光,点点头:“嗯!”
说完,她撕下来一块花卷蘸了一些番茄酱递给姐姐。姐姐开心的说:“谢谢嘟嘟。”
待嘟嘟坐下来,她的小嘴儿嘟嘟囔囔:“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我意会她的意思是要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各分享一块儿。于是,我说:“嘟嘟要分享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每人一块是吗?”
“嗯!”嘟嘟点点头
于是,接下来,嘟嘟开始了在客厅、厨房之间的穿梭,我随在她的身后,不断的重复:“嘟嘟分享给爸爸、嘟嘟分享给妈妈、嘟嘟分享给爷爷、嘟嘟分享给奶奶。”
虽然大部分人都喜欢创新,讨厌重复,然而事实上,重复是十分重要的事。尤其对小孩子来说,任何新经验的吸收和运用都需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我这样做,就是想把“分享”这个词汇播种在嘟嘟的心中。
英国的爸妈称两岁的孩子为“Terrible twos”。
什么是Terrible Twos?
孩子到2岁左右会有一个反抗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偶尔任性、哭闹、 难以沟通。英语中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
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是一个在依赖感与独立的游走阶段。这一分钟还很贴人,是个小亲乖;下一分钟就和大人对着干,成了小讨厌。
从个人发展上来看,孩子的运动能力,认知程度,情感,语言等都提高很快,但还有很多局限性,似懂非懂的阶段其实是个尴尬的时期,想要独立,可是语言表达,情绪管理,甚至是精细运动及大运动能力都无法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所以就会导致沮丧,发脾气及一些不良的行为。
所以,这个时期最最需要的是“正强化”——即及时的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反复重复孩子的正确行为。
手机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甚至有很多工作也都在手机上进行。
在家里,只要我把手机拿起来,小嘟嘟便会跑来抢走,津津有味的看英文视频。
她看的是英文歌谣视频,一个视频下来最多2分钟,但是,一个2分钟远远不能够满足她的胃口。
当她第一次要求看视频时,我会问她:“你要看几个视频?”
两岁的嘟嘟显然没有数字的概念,她会伸出一根手指,表示她看一个。
当一个视频结束后,我就要收回手机,可想而知,她会嚎啕大哭。
偶尔我会顺着她的意思让她再多看一会儿,但有的时候我也会和她强调规则,不断的安抚情绪,转移注意力。
在不断的较量中,她也在建构对数字的概念,现在,当我问她要看几个视频时,小家伙会把一只小手伸出来,从大拇指依次展开。
我问:“嘟嘟要看5个视频?”
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嗯!”
我表明立场:“嘟嘟看完5个视频后,就不看了,要把手机还给妈妈。”
她迫不及待的点点头:“嗯!嗯!嗯!”
5个视频结束后,当我要拿走手机时,小嘟嘟又伸出五根手指,我摇摇头,表示不能继续再看了。
耍赖、哭闹又上演了......
于是,认同她的情绪,给她的情绪命名,转移她的注意力......
这样坚持了3次后,也就在昨天晚上,当她看完5个视频后,小家伙出人不意的主动把手机还给我。
事情的经过是酱紫滴——
小嘟嘟看到我的手机,比划着表示她想看视频,我想着趁她看视频的功夫我也好洗脸、洗脚收拾自己。于是爽快的答应,询问她看几个视频。
小家伙同样是将小手指头依次伸开,我问:“五个?”
嘟嘟点点头:“嗯!”
为了刺激她语言表达,我继续说:“嘟嘟说‘五’,试一试。”
她撅起小嘴巴,使出吃奶的劲儿,说:“wú。”
尽管声调不对,但她还是努力在用语言表达,我立刻肯定并纠正:“嘟嘟会说wǔ了,再试一试wǔ。”
小家伙也笑了,继续说:“wǔ。”
我笑了,把手机递给她,重复说:“嘟嘟看五个视频哈。”
她认真的点点头。
我洗完脸后便给小涵做PPT了,接下来都是小涵在陪嘟嘟看视频。
五个视频的时间到了,小涵跑过来看我做PPT,小嘟嘟也跟过来,伸手把手机递给我。
小涵看到嘟嘟第一次主动还我手机,立刻表扬她:“嘟嘟说到就做到,看了五个视频就把手机还给妈妈了,真棒!”
说完,小涵便在嘟嘟的额头亲了一口。
嘟嘟笑了,指着自己的额头,又指指我的嘴,我意会了她的意思,便也亲了亲她的额头,说:“嘟嘟真有进步,能遵守和妈妈约定,看完五个视频就把手机还给妈妈。”
听完我的话,嘟嘟乐开了花。
亲子相处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即是对她进步的肯定又是在不断的重复,把规则的种子埋在她的心底。
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重复是必修课。
新词汇的学习
规则意识的建立
情绪的识别和调节......
每一个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正强化”。
当然,也并不是说重复几次后孩子领悟了就OK了,任何新经验的积累是重复累加的结果。
我确信,并不是嘟嘟这次主动把手机还给我了,她以后每次都会主动上交。
任何时候都要怀着一颗平和心态和孩子一起重复、重复再重复。
这样想来,面对孩子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怎还能“噌”的升起无名火?
成长不就是不断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吗?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心态平和,理解并包容,陪伴孩子重复,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