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思辩设计
是RCA提出的一个以设计和空想未来为导向来做design artificat的一种设计手段。与其被现有的思维所束缚,不如完全抛弃理性思考的框架,毫无顾及的去摄像一个理想化,或者是极端化的未来(reality),并在这个世界观下用设计产物来代表表现对alternative reality的思考,借用这个artifact来做对当今社会的反思,从而打破现有的思维僵化,推动现代思潮对进步。从某种意义上黑镜和高城堡对人(man in the high castle)也可以理解为以这种speculative design。
1.思辨设计的起源和重要人物。
2.思辩设计的发展,重要案例介绍。
比如Design Museum有一个展Future Home,展示了18世纪的人对未来的设想,当今都可以归入思辨设计的范围。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是二战后对未来厨房的设想,如何节省人力,全自动化,让打扫和做饭更加有趣。于是,有人设想了扫地机器人。
Revital Cohen & Tuur Van Balen工作室的作品。它的设计问题是:辅助动物一直与人类共生,比如导盲犬,将动物能被转化成医疗设备。
二、思辨设计与设计的共性
三、思辩设计与设计的个性
RCA曾经有一个专门做思辨设计的专业叫design interation。DI消失后老师流落各系。把他们聚起来给一个人做tutorial(which already happened in service design and my platform)就会发现他们思维方式有一个共性:设计的起点是一个特别具体的点。但会不断被推论、发散。这里就是和狭义设计的第一个差异:思辨设计的点虽也可以被称为痛点,但不一定是可以被一个设计产品或者某种服务解决的。第二个差异是,这个点可能是来自于当下的问题,但不会仅仅局限于当下,而是以此为依据再找无数的依据证明出一个可能的未来。例如,芝麻信用在被广泛应用,那么这种被计算机根据个人资料和所有日常行为进行评分信用体系是不是可能被广泛应用?那这种信用体系的基础是什么?给人类打分的主体是什么?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未来的走向可能是什么,如何维持信用体系?可能是每个人都遵纪守法以维持自己的高分,还是开始尔虞我诈为了骗得高分?等等等等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接着第三个差异来了,就是它的评判标准。评判狭义设计的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共识,比如,它很好用;比如,它很好看;比如,它将生产和审美平衡得很高。而思辨设计,最重要的条件是要make sense,也就说要能够自圆其说。它的每一次推导都要有理可据。
加一个小的差异点,在思辨设计中,设计出的产品很多时候只是『道具』,只用于特定的,设计师本人所假定的场景内。
四、思辩设计能否称为艺术
1.思辨艺术与艺术的关联性
2.思辩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性
表象上来看,区别之一就是,思辨设计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必须可以和观众解释清楚设计师要表达什么。如果观众不能准确得到传达的信息,设计师需要回去重新修改设计。区别之二就是,思辨设计还是遵循设计流程的。双钻石模型等等设计方法论依旧在被应用,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制作模型-用户测试-迭代等步骤都是一样的。(对,思辨设计也是需要用户测试的)。思辨设计也和所有设计一样是有design challenge和design question的,比如经典三问:why?how?what?
五、推测思辩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区域
1.设计师关注的领域
2.为什么会使用思辩设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