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匮乏,让我的课堂显得苍白无力。素材很好,因为我的原因,没能触动学生。这是一件多遗憾的事情。
2.默写任务要常抓不懈,只是好累。三个班将近四十位同学,又没有太多课余时间,每天学生的时间都是被安排得满满,每次不过关的都是那么些,关键每科都是他们,想想这群家伙也是挺痛苦的。今天恰好看到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成立辅差班,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肯定是方方面面的,而根源是学习动力的问题。抛弃传统的学科辅导,从思想引领、学习态度纠正、学习习惯提升、实现理想等方面建立一个虚拟的能量磁场,让这群学困生真实感受到有归属,有被期待,有约束,有同伴激励。既管用又不乏创意,解决问题还真是要从最本质的方面入手。年级的留堂辅差已经实施了一个月,但只是从最表层的解决知识点入手,简单地从行动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思想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反而让学生疲于奔命,效果甚微。如果我们能在根源上转变学生,在这个关键阶段,我想还能挽救一部分学生。
3.上11班的课,已经没有了刚开学那种一进班就心情不好的情绪了。尽管是典型的差班,但班里还是有很多块“璞玉”。像今天我提问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可能爆发”,几位起来回答的同学答案都很出彩,我也在班里表扬他们。而对比10、12班这两个成绩稍好的班级,学生们的回答思维都很局限,知识面很窄。今晚晚修,11班的学习氛围也很好,几位成绩中下的学生都会主动提问,这绝对是个好苗头。
4.今天开始阅读《小学问》,这本主打解决人生七大焦虑的书,有点颠覆我们以往传统的认识。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焦虑将伴随我们一生。看待学问有两种视角,碎片还是积木?如果是碎片,那必须拼凑好所有拼图才能掌握知识;但如果是积木,则每一块积木都有意义。“碎片化”,其实都是“积木化”。每一块积木都可以单独学习、自主拼接,进而组合成知识使用者自己想要的形状。
5.级部有学生半夜还在宿舍讨论笔仙游戏,学生玩恐怖游戏怎么办?这又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