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对孩子期待远高于孩子本身能力的家长。也就是希望把孩子往“天才儿童”发展的家长。
希望展示自己孩子的聪明才智,渴望得到老师自家孩子的认可,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追求天才儿童的神话,是真的有点过了。
前些日子,有个家长带着孩子上来补课,孩子读四年级,挺机灵的一小孩。家长希望给孩子上拓展的内容,我当时表示的是,先上一节课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如果他当下的知识点有漏洞的话,没有必要超前教学。
家长答应了,但看起来是挺不乐意的,“哎,其实我家孩子呀,哪个老师都说他是个小天才,我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培养他的,当然,主要是他资质好,我觉得他跳级上六年级甚至初一都完全没问题的。”
我听了家长的话,心想,这个孩子那么聪明,备课的内容要有梯度才行。
后来,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聪明是聪明的,但只能说是在同年级里比较出色,和在学五年级上册的孩子比,也勉强跟得上的程度。
换言之,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但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天才”。
因为我教的是英语学科,家长提出要拓展,我可以给孩子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通过情景演绎练口语。但如果数学科目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数学老师表示,这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能接受高难度的思维培训。
何必呢?世间万物都有他的生长规律,人也是一样的。孩子的智力发育有他自己的规律,而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智力发育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心智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曾经遇到一个小同学,是真的挺聪明,本该是读小学六年级的年龄,连续跳级到高中,读书成绩很优秀,但他不爱说话,别的十六七岁的男同学相约去打篮球了,他一个人在玩泥巴,摆弄玩具,可玩玩具,捏泥巴才是这个年龄该有的样子啊。
成绩是真的优秀,甚至比同年级的大同学还要优秀,但他没有朋友,没有交流,而大同学们对他的态度更多的是崇拜,天才儿童,真厉害。
更何况,大部分的孩子,其实是普通的小孩。确实是有的小孩会表现得比同龄人要出色,但归根结底,他就是一孩子,要好好培养,但切莫揠苗助长。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想让他长高,长得正直,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个过程,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需要大地的养分,需要外界的修剪和规范,有时候被虫子蛀了,还要及时帮助他去掉不好的东西,但无论是哪一点,都离不开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小树不需要大树那么多的养分,多了反而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