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是一部英国的成长小说,英国的成长小说比较强调真实性,所以大都具有自传或半自传的性质,书中虚构的主人公身上大多体现了作者毛姆的影子。
毛姆的书总是给你一种很朴实的感受,他很善于在细节处做些精妙狡猾的处理。例如书中的主角菲利普天生跛脚是毛姆后天口吃毛病的映射。菲利普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医生,而毛姆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包括毛姆少年读书的地方坎特伯雷,在书中刻意更改为一个虚构的地名。
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出作者有意让菲利普活成一个鲜活而独立的人,但他们的故事又息息相关,宛若双生儿。
其实本书的出版历尽周折,最初这本书被命名为史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但在写成之后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迟迟难以出版,14年后,这本书依然如同哽在喉头的刺,卡在心头的结,让毛姆坐立难安。
他在自序中写到,“我很是沮丧,不过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因为如若当时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接纳了这本书,我便会与书中真正的精魂擦身而过,因为那个主旨是当时年纪尚轻的我无法完全理解的,更后怕彼时阅历不足,不能将故事润色打磨,当年的我还不知道撰写自己所熟知的事情,要比虚构一段历史更简单。
四处碰壁之后,他干脆将这份书稿束之高阁,后来又写了其他小说陆陆续续都成书出版了,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剧本,一来二去,毛姆成为了很知名的剧作家!
那段日子过得自在逍遥?乐不思蜀,忙忙碌碌,然而不知是因为事业的顺风顺水,没能彻底的满足毛姆,还是因为某种来自成功的自然反应?他在戏剧创作大获成功后,又开始执念于过往生活的点滴回忆,回忆最终变成了负担,摆脱重担的唯一方式,就是将这一点一滴全部倾泻在纸上,最后终于在两年的时间里,毛姆重新写了一遍这本书。
书中描述了菲利普的几重枷锁,宗教、爱情、理想与追求。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宗教的看法让我醍醐灌顶,因为和菲利普有相似的经历,所以总是能感同身受,随文中的主人公一同成长。
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会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