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和向北,年纪相差不大的他们,从小时候打打闹闹争吵不休到现在三十而立,没有躲过时间,脸上都略微显出了生活的沧桑。
至于为什么没取名向东向西,据说是父母觉得想东想西、像东西这样的谐音不好,所以取名向南向北。
向南向北的父母生在六零年代的农村,那时候的村里谁家不是四五个孩子起头,谁不是锁紧裤腰带生活,村里的小孩几乎都是放养着长大,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据说他们的父亲就是小学辍学,因为交不起几毛钱的学费,家里孩子那么多,哪有经济实力去每个都供养到学校;而母亲则是从小背着最小的弟弟送他去学校时,在窗外偷偷听了些,那时候男孩比女孩精贵多了。在那个吃不饱饭进厂就像铁饭碗的年代,没有关系只能下苦力去做事,所以他们早早的挑起了沉重的扁担做起来货郎,就靠两条腿走去拉货,又靠两条腿行走到处叫卖,慢慢发家了,有了固定的店子,不用起早贪黑走街串巷。
向南比向北大两岁,有向北时家里才算稍微好点,租了店面,做起了小买卖。那时候做生意的毕竟少,所以生意好做每天也忙,所以记事起,便是向南带着向北。小时候的向南是放在农村奶奶身边养着的,奶奶同时带着几个孙子辈,向南像个野孩子似的生长着,她的记忆里在村里上了一阵子小学,每天早早去学校看升旗,完了回家吃个早饭又去学校,还好那时候离学校很近很近。如果不是有天母亲回农村,看到头上长满虱子,穿着邋遢的向南,心里疼的不行,决定就算累死也要把孩子带身边,可能现在的向南早就不知道成什么样了。
小时候的记忆,断断续续,也忘了很多。但她记得小时候家里租的老式房子,一楼做的门面,二楼住的房东一家,三楼自己一家,父母的房间是最大的,有一个简单做起来的阳台(那时候大家没有所谓的安全概念,阳台也是开放着的,也因此向南还出了点事),而向南和向北的房间都堆了一些货物,但向北的房间相对来说宽敞明亮一些,而向南的房间拥挤许多,白天也如同黑夜。
记得向北上幼儿园,向南有时间就会早早地骑上三轮车去幼儿园接向北,那老师还开玩笑的跟向南说要不你来我们这儿帮忙接送小孩吧。
向南还记得小学时在附近的理发店剪头发时看到的那只大的金毛,在被自己喂了一口吃的之后就改立门户跟着自己跑了,从此成为了向南家的常住人口之一,后来被原主人带走还是偷偷地跑回了向南身边。不过这只狗现在想想应该血统不纯,因为随着向南上学,陪伴它最多的变成了母亲,从此它对向南也不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