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看得的书叫小人书,又叫连环画。一页纸,一幅图,几句话,图文并茂,小孩大人都爱看。
父亲每次进城总要给我买几本,多是《说唐》《岳飞传》之类。那些连环画,让我知道了唐代、宋代,知道了秦琼、岳飞。虽然开始我把秦琼的“琼”读作“京”,和伙伴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我从课本上学了“琼妆玉沏”这个词,才真正弄懂了“琼”的字音,倒被伙伴嘲笑了一番。表哥长我一岁,也爱读书,我俩共同保存了几百本连环画册,好一大箱子。三年级时村上新修了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学校鼓励学生捐书,可以在所捐书上签上名字,并免费办一张借书证。有了这种精神的奖赏,我就高兴得把一部分小人书捐给了学校。有一些书借给同伴,也是泥牛入海,有借无还,现在想来还觉得可惜,埋怨同伴的不诚信。
当时的学习、生活虽然都很艰苦,但我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读书。
02
中学时,我把高尔基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这句话写在语文书上。
我痴迷于看小说,《呼杨和兵》《平原枪声》,凡是能在同学、亲友家能找到的书,我都看。我二爷文化程度不高,但爱读书,藏书很多。我经常到他家去,有次我在他的书房里看《镜花缘》,吃饭时找不到我了,从此我有了“书呆子”的美誉。班主任知道我爱看书、字写得好,在学校劳动时,安排我去图书室登记整理图书。我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书籍,整整两间房子都是书,《辞海》《词源》竟然这么厚,而且有好几套,一本本的我爱不释手。同学们都很羡慕我,我在自豪兴奋中度过了一周。
03
初中毕业到师范上学,我对书的酷爱不改初衷。我见识了更大的图书馆,读了更多的外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战争与和平》。我真正见识到了知识海洋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我的阅读之路。
参加工作后,国家鼓励教师自学成才,我在大专自考毕业后,有机会到西北师大参加本科函授。其间聆听了许多教授的讲课,尤其是党鸿枢教授的文学课,他讲现代文学的“六根柱子”,讲胡风事件,讲港台文学。金庸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张爱玲的言情小说《金锁记》,还有高阳、琼瑶的小说。那些理论、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党老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论曹七巧的人性悲剧》,使我对现代文学的学习有了更新的认识。
再后来我读曹聚仁,他学养丰富,富有思想,他写作对古代的文化现象信手拈来,对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都精辟独到的看法,读他的小品文使我感到了大师风范,也使感到了自己精神生活的富足。
04
多年职业生涯,我教初中、教高中,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这使我读书的嗜好得到积淀和释放。
每天上班,嗅着缕缕书香,徜徉于语文课堂,我品尝着教书与读书的双重乐趣。那里有挽狂澜于楫倒的人民公仆,有不向多舛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那里有潺潺的流水、百鸟的欢歌、虫豸的弹琴;那里有悲欢离合的苦乐年华,有扶危济贫的人间真情。语文课上有书香为伴,如嗅着一朵幽香的茉莉花,神清气爽;如喝着一杯清淡的香茗,沁入心脾;如听着一首舒畅的古筝,淡泊宁静。
曾在高三执教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巧的是我多年收藏的贾平凹主办《美文》,里面就有鲍鹏山的“再读圣贤”系列文章,我现炒现卖,将《美文》推荐给我的学生。单调的课堂因书香而激活,因合作而灵动。不善言谈的我豪情万丈激情飞扬,师生思维的火花不时撞击。看着莘莘学子或手捧一卷静静思考,或唇枪舌剑不甘示弱,一些惊人之语出自于学生之口。
透过书本,走出传统课堂,我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风光无限的大千世界。
05
生活使我顿悟: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精神的富足本身就是一部好书,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