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异养生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有些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为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
植物以落叶、枯枝的形式带走废物。
[if !supportLists]4、[endif]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惊弓之鸟”、“望梅止渴”、“飞蛾扑火”等,
对于植物来说,如向日葵的向光性、“红杏出墙”、植物根的向地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孔雀开屏、雄蛙鸣叫、蜻蜓点水。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龙,凤生凤(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能繁殖后代,但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调查★
1、调查时,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当调查范围较大时可采用抽样调查
(原则:随机抽样)。
[if !supportLists]2、[endif]调查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三、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四、探究实验★★★
1、六个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例如: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据此设计两种不同
的环境:干燥和潮湿(形成对照),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且适宜,例如光设置为鼠妇喜欢的阴暗环境。
附加:
[if !supportLists]1、 [endif]要保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探究的因素(变量)引起的,就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if !supportLists]2、 [endif]鼠妇的数目不能太少,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实验结果只取最后一次时间的结果,此外,计算全班各组最后一次结果的平均值或者一个小组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风又绿江南岸”;“动物冬眠”;“南橘北枳”。
②光照:不同植物在不同时间开花,以及一些喜阴植物,如人参和田七;春兰秋菊等。
③水:惊蛰雷鸣,成堆谷米;春雨贵如油;谷雨,谷得雨而生也等。
④土壤 ⑤空气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五大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②竞争关系:分为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
③合作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
④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⑤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如菟丝子。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适应环境:如寒冷环境法桐落叶,松树不落叶;生物的保护色
(2)生物影响(改变)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3)环境影响生物:马里亚纳海沟不生长绿色植物。
六、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组成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遗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数量最多的&最关键的&最基本的是生产者,
不可缺少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七、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注意食物链的写法: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③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草→虫→鸟→蛇→鹰。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是单向传递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即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中是逐级减少的;在食物网中,能让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那条。
3、一般情况下,相对数量沿着食物链越来越少,相对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if !supportLists]八、[endif]生态平衡★★
[if !supportLists]1、[endif]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if !supportLists]2、[endif]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即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量越强,稳定性更高,如
森林生态系统。
九、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1、生物圈的三大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态系统的类型(七个)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海洋生态系统(氧气的主要来源、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典型为沼泽,“地球之肾”)、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注意:其他特征详见课本p29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特例:人工模拟的生物圈二号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
十、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1)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转换器:是安装物镜的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4)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凹面镜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5)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转动遮光器可以调节光圈的大小,以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
(6)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快速和较大幅度地升降,观察时用来找物像;
(7)细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换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光线越亮;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光线越暗。
3、从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如字母“b”看到的成像是“q”。
4、如果要将物像往视野中央移动,物像在哪里,就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像在哪往哪移)
(如: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在视野左边,就朝左边移玻片)
5、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移动玻片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3)视野会变暗(可换用大光圈,凹面镜);
(4)视野会变模糊(转动细准焦螺旋,千万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6、光线强: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凹面镜。
7、污点位置确认:视野中的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
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和收镜
步骤具体做法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距离试验台缘约7厘米,装好目镜物镜;
对光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二移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
三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圆形亮白的视野;
观察将标本放在载物台,正对通光孔中心;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一只眼看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看清物象,
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
清洁与收镜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下降镜筒,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放回原处
十一、细胞的结构和生活★★★
[if !supportLists]1、[endif]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if !supportLists]2、[endif]植物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滴(清水)→撕(撕取叶内表皮)→展→盖→染(用稀碘液染色)→吸。
[if !supportLists]3、[endif]动物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用稀碘液染色)→吸。
★滴加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盖盖玻片时要使其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另一边,避免出现气泡。
[if !supportLists]4、[endif]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易看到的是细胞膜,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if !supportLists]5、[endif]生物图绘图注意:绘图采用3H铅笔,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点细点,不能涂阴影;越暗
的地方,细点越多。图下方写好名称,文字说明一般注在图的右侧。
[if !supportLists]6、[endif]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非绿色部分的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根尖细胞等。
★只有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7、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有叶绿体;但是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8、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9、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10、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液泡:内含细胞液(花香瓜甜带色素)细胞质:含有细胞器,生命活动的场所
十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2)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加(数目不变),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形成组织。
2、细胞分裂:
(1)植物细胞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2)动物细胞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中间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图示: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它先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
因此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新老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3、人体及动物的四大组织
动物组织功能举例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人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连接、支持、保护、营养血液、骨组织、肌腱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肌腹、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脑、脊髓
★骨骼肌、骨和皮肤属于器官。
4、植物的五种组织:
植物组织主要特征分布功能
分生组织细胞核大,壁薄,质浓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芽的生长点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叶表皮、果皮等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液泡大,壁薄果肉、叶肉、胚乳等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木质部(导管)、
韧皮部(筛管)
运输营养
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茎、叶柄等处支持和保护
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6、植物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没有系统)
人体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十三、单细胞生物★
1、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为单细胞生物(不是分类学专门的分类)。
例如:衣藻、酵母菌、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衣藻两菌三虫)。
★衣藻属于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三虫都属于原生生物。
★常考:疟原虫会引起疟疾。
3、草履虫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4、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通过表膜呼吸,靠纤毛运动,食物通过口沟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
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靠胞肛排出,而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是由收集管收集,
伸缩泡排出体外。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应用滴管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一滴来观察,原因是表层含氧丰富。
6、草履虫运动过快,在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方便观察。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十四、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植物的分类
植物类型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代表植物用途
孢子植物藻类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衣藻、水棉、海带、紫菜氧气重要来源
苔藓阴暗潮湿的陆地上有茎和叶的分化,有假根
无输导组织
葫芦藓、地钱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蕨类潮湿的环境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输导组织
卷柏、贯众、
桫椤、满江红
形成煤
种子植物裸子干旱、贫瘠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松、杉、柏、
银杏、苏铁
绿化、木材
被子各种环境种子有果皮包被绿色开花植物食用、木材等
分布最广,种类最多
2、果实=果皮+ 种子,种子=种皮+ 胚+(胚乳)
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结构: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相同点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种子的主要部分。
不同点只有种皮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玉米)
2片子叶1片子叶
无胚乳有胚乳
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
代表植物菜豆、蚕豆、花生、大豆等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
图示
注:一粒玉米是一粒果实。
十五、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一定的水分 、 适宜的温度 、 充足的空气 ,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饱满的种子、完整、有活力的胚、不在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吸水膨胀,子叶或胚乳营养的转运,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
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由上向下的结构及其功能:成熟区功能:有根毛,吸水和无机盐
伸长区功能: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功能:分裂
根冠功能:保护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 叶 ,芽轴发育成 茎 ,芽原基发育成 芽。(芽中含有
分生组织(生长点),细胞分裂、分化后产生新的细胞)
6、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肥料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无机盐。
7、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1)含氮无机盐:促使枝叶更茂盛,若缺乏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2)含磷无机盐:促进开花结果,若缺乏叶片暗绿色,甚至紫色,植物矮小;
(3)含钾无机盐:促进茎和根的生长,若缺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易倒伏。
★“花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缺硼。
★如果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植物烧苗等现象。
十六、开花和结果★★★
1、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包括 雄蕊 和 雌蕊 )。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里有一个或多个胚珠,一个胚珠中一般只有一个卵细胞)。
雄蕊包括花丝、花药(花药里有花粉,一粒花粉中有两个精子)。
★传粉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历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花粉从花药落到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的媒介有两种:风和昆虫(可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
3、被子植物双受精:一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 受精卵 ,将来发育成 胚 ;
另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形成 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 胚乳 。
4、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 果皮 ,胚珠发育成 种子 ,珠被发育成 种皮 。
★子房数=果实数;胚珠数=种子数。
5、为了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 人工辅助授粉 。
十七、蒸腾作用★★
1、植物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自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木本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之间有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使茎长粗。
2、叶片的基本结构是 表皮 、 叶肉 、 叶脉 。
结构特征功能
表皮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叶肉含有叶绿体,属于营养组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脉有导管和筛管,属于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气孔:分布在表皮(下表皮较多),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围成的空腔。
它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蒸腾作用是土壤中的水,由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吸收进入根内,然后依次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最后以 气体 的状态通过叶的 气孔 散发到空气中。
★水分运输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成熟区的导管→茎部木质部的导管→叶的叶脉中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根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
4、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运输水分的动力,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高温被灼伤;
对环境的意义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
5、带土移栽的目的是: 保护幼根和根毛 ;
阴天或傍晚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移栽的目的是: 降低蒸腾作用 。
十八、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2、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步骤1暗处理:把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
步骤2选叶遮光:用黑纸片将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设置 对照 实验,变量是 光照 。
步骤3脱色处理:将叶片用 酒精隔水 加热,溶解掉叶片中的叶绿素,褪去绿色。
步骤4滴加碘液检测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4、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时间、强度和颜色等)、水、叶绿体。
5、意义:(1)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碳—氧平衡)。
6、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1)充分利用光照:a.合理密植;b.间作套种;c.立体种植;
(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气肥;
(3)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大棚种植开灯。
十九、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氧气 +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部位是所有的活细胞;场所是线粒体。
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变成细胞直接能利用的能量。
2、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测量正在萌发的种子内的温度 上升 ,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4、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5、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6、影响因素
外界条件影响应用
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粮食在入仓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在一定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7、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降低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必须保证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干燥);
(2)促进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保证根部有充足的氧气。
(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
8、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要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保护现有的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植物消耗二
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