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时跟朋友聊起高中那些事儿,当年同学情深,玩得很好的,后来都成了陌路。现在在联系的,都是处在同一阶段的人群,大家有相近的生活节奏,相近的话题,有时间可以相约着出去。朋友说,那些曾经帮助过的人,虽不一定有机会报答,但是要心存感激。
从小学有朋友意识开始,到现今,核心朋友圈已经换了好几圈,那些曾经在核心朋友圈的人,在现在的回忆已经没了具体的印象,只剩下一个曾经拥有的感觉。
印象中,小学有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住得近,上学放学都一起,偶尔也吵架,后来又会和好。其中有一个同学,她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经常会给她买很多故事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她看完了都会借给我们看,记忆中,这些童话故事,我都是借她的看的,那时候,我就喜欢上了看故事书。小学毕业到初中就分了班,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
初中时,也有两三个比较好的同班同学,其中一个她的姑姑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当时我英语极差,老师放学后就经常给我们补课。那时候补课,老师是不收钱的,然而最后我还是没学好英语。还有一个同学比较爱玩吧,初中三年上学放学一起骑自行车,周末一起出去玩,然而高中时我们不在一个学校后,就少了联系。高中第一年她生日的时候,还请所有原来班上的同学为她抄了一本歌词,这诚意,把我自己都感动坏了。最后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好像写过一封信,从此就断了联系。
高中时,也有一群合得来的朋友。曾经觉得高中的朋友是最常情的,我们有了自主选择的能力,有了清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自同一个故乡,又没有利益取舍。当大学毕业后,再回到故乡相聚时,特别亲切友好。然而,当生活过了很多年后,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发展轨迹,再走到一起,能聊的话题也只剩下回忆,此后也就了无生趣,少了联系。
大学时,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开始以寝室为单位,班级的概念趋于弱化。同寝室四五年结下的情宜,一样的专业,在毕业后选择了相近的工作行业,虽来自不同地方,在工作上仍然有很多共同,有些在工作后还有互相合作的机会。也许会有一些计较和算计,总是有份同学的情谊在。而那些各自回乡发展的同学,再见面的机会可能也就不多了,最终除了网络上的问候,也许再也没有其它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有人相陪度过,但他们都只能陪你一个时段。很多曾经要好的人,从没说过再见,就再也没见过了,现在走在路上再遇见,恐怕也是认不出来的。心中感恩曾经的相伴,珍惜现在在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