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家长会
孩子三年级了,很惭愧,第一次来参加她的家长会。
我家妞是个细致的孩子,特地为我做了铭牌摆在桌面上。
走的时候我特意画上一杯饮料一个蛋糕,写上:爱你!
孩子的成绩在这个三年级阶段,开始高低起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存在,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一些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我家宝宝就发现自己被排斥,但我让她观察,是自己想多了吗?
老师放出一张试卷,指着上面的一个词:汩汩流出,怎么读。
家长们有人猜,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也惭愧,不认识,班级里有两个孩子的试卷,是标上了注音的,一个是妈妈帮忙标的,一个是标了两个音,问孩子,孩子又忘记,马上查字典,这点就看得出,家长的细心,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影响,对她往后的阅读和识字都打下结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疏忽和没有做到的,回家给孩子讲了一下,她很开心地表示会做到的。
知识漏洞,如何与孩子共同对待,这也是家长需要思考的,用什么方式,去补足孩子的不足。
如何踏实地对待孩子的作业,老师又细致地发出了一张图,黑笔圈出的孩子,是已经订正的,还有没有订正的,到学校来被老师修改,还不对,订正第三遍也很多,家长在作业上的敷衍,直接导致孩子漫不经心的态度,放任自流,成绩下滑,家长的忽视,会给孩子带来影响终身的错误学习方式,那今天之后,又会有几个家长真正去改正?有没有触动?
这点我们一直在培养让孩子自己订正,对自己的作业负责,不过孩子还是有粗心的地方,数学就有三分是被扣的很冤枉的。语文扣分17分,更加冤枉,写作文写飘了,完全离题了,细看作文写得很不错的,这点还是要给她肯定。
老师很认真负责,分析每一个孩子们容易疏漏的知识点,写字,阅读,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做事的态度好会得到什么样的夸奖,从做人,做事,都给予很好的引导和鼓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运。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成绩好,老师才喜欢。但这是真的吗?不是的,我们很多人的思考模式是用一种:不客观,不理智,不谅解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指责国家教育有问题,给孩子布置了太多的作业指责老师,指责父母,而自己总是对的。
就算中国教育有问题,请问身为家长,你有陪孩子读书吗?有陪孩子写字吗?有关心过他的作业,他遇到的问题,心理的,身体的,他不懂的,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你有合理地提出意见吗?你不懂,又有去学过吗?还是任凭自己的脾气,随意指责,给孩子错误的引导?你在指责任何人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对待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要拿出自己十二万分的严谨去对待,我们工作,都需要参加多年的学习,而且工作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好,又凭什么以为对待这个小生命可以无师自通,就以为自己懂得如何把她培养的优秀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去两个好朋友家里,她们俩都是班长,家庭氛围都很温馨,父母从不对她们大声说话,对我们这些冒失的经常前来打扰的孩子也总是很包容,很尊重,还会跟我们一起玩,也从没看到他们狠命要求她们一定要考得很好,她们俩的成绩也不算是最好的,但是,她们真的是自带光环,朋友非常非常多,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们,不管男生女生,都能相处得很好。那时候我恨不能自己是他们家的孩子!十几年过去,我们依然是好朋友,也看着她们结婚生子,家庭和美,孩子也很幸福。
所以,父母的态度,宽容,给予孩子的影响真的很深远,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气质,直接影响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她一生走的是否顺遂,是否得到很多人的肯定,是否过得幸福,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要忽略,也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如果作为父母,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们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好的,不好的,但自己的父母已经尽力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推脱责任,而是要反省,要去避免自己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同样的伤害。
二:引发的另一场思考
前文提过,请看《全科辅导家庭式教育——记录我们家的教育之旅》,朋友的孩子托管与我家,希望通过我先生的引导,可以提高成绩,改掉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我也参与孩子练字,练琴,观察情绪,鼓励孩子的工作。孩子最近的成长表现好的有:
1,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信,开始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一点一点变好,因此也更愿意认真地学习,改变了原来写字潦草的习惯,为了妈妈和老师的表扬,开始很认真地写字。她会说,我是一朵开的比较迟的小花,这是妈妈教的。
2,表现烦躁而克制自己的,需要深呼吸却眼中带泪的身体语言,次数逐渐减少,慢慢在改善,原来对背诵课文和口诀很痛苦,很烦躁,排斥,又压制自己,叛逆,背一段回到家经不起核查,又忘记了。现在愿意表现出配合,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也表达出一段一段背诵,确实降低了难度,甚至和我女儿分享起她的心得了。虽然回家还是经不起考验,至少情绪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当她不害怕,不恐惧,背不出也不会被指责,放平心态后,接受能力会好很多。
3,每天晚上练字也很愉快,写字慢慢很认真。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后,就越来越积极了。
4,写作业的速度有所提高,愿意积极配合。
与孩子家长的沟通,期中考孩子成绩依然倒数,家长非常抓狂,焦虑,自责,压制不住又想对孩子发脾气,经过劝解,答应配合我们的工作,做到:
1,暂时不在意孩子成绩,而把注意力放到她的性格,习惯的培养,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成绩不好不代表以后都不好,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影响,从而否定了孩子的所有,笨,智商不高等等,都要理智认清。给予孩子充足的爱,表达出不管你成绩怎么样,妈妈依然爱你,无条件接纳你。
2,培养和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晚上回去不再背课文,而是讲有趣的故事,亲子互动,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点是父母尤其疏忽的,这位家长与先生都非常忙碌,孩子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读书来到这边,平日没有注重培养,放任自流,根基浅,二年级了孩子的字都认不全。
这是一个负面循环的过程:认字不全导致阅读困难,理解作文困难,理解数学题目很困难,数学题有时候是逻辑题。双层困难导致成绩不好,老师在学校孩子多,没有办法给她补足基础知识,家长在家看到成绩,没有及时找出问题根源所在,一味地要求读课文背书做题,一言不合就发脾气,这样更加导致问题恶性循环。
孩子成绩不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她?这是父母必须要去追根究底的问题。
还好,孩子很聪明,最大的问题是阅读不够引起的,而父母发脾气也让她对自己很自责,一旦阅读量上来了,认识的字多了,孩子才会有所提高,真正的厚积薄发。
3,不再说对孩子负面的言辞,每天找出孩子的优点,夸孩子,并记录到孩子成长的本子上,让孩子觉得自己棒棒的。
孩子经常觉得:我做不到的,我不行的。事实上是父母对她总是贬低,一发脾气就口不择言而导致,一定要让孩子有自信,找到自己的优点所在,不可对孩子全盘否定。
为什么经常有新闻说孩子跳楼,孩子堕落,这种全盘否定的言辞,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做什么做不好?你怎么这么蠢?”大人不负责任喊出这些话,孩子所有的自信心建立都来自父母,心理学把这个叫做:权威期待的力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有讲到:
如果说,自恋是人类的本质之一,那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说:你是好的。越是重要的人告诉你,“你是好的”,这个影响力就越大。特别是在我们的自我还比较弱小的时候。假设我们把来自外界的反馈都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的镜子里,有一面会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力,这面镜子叫做权威。
当一面权威的镜子对一个自我比较弱小的人说:你是坏的,你是差劲的,你是糟糕的。这个破坏力尤其巨大。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养育我们的人,像父母,是最最重要的权威,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就成了我们最初的命运。
试问,做什么事都失败的感觉,成年人都受不了,孩子又从何找到“自己这个不行,做那个是好的”这种自信心呢?没有,她的路被你堵死了,人生做什么都不行,永远是失败者,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在学校是差生,老师看着心有余力不足,苦口婆心劝父母,父母却没有领会其意,只会冲孩子发脾气,恶性循环。
成长小日记,给孩子建立的,不单是她的自信,让她知道,自己是很棒的,哪怕一时不好,又可以怎么做就能够做好,还有的是看到父母满满的爱,这样哪怕一时口不择言,孩子也知道,这不是真的,我有一个本子这么多的优点呢。
只有孩子知道自己优秀,建立了自信心,她才会越来越优秀。
4,同时对自己也有所要求,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氛围,保护好孩子的情绪,自信的培养。不再随意发脾气,随意指责孩子。
我们焦虑的,不安的关于孩子的问题,其实往往是自己本身的问题,我自己就经常会觉得,我所看到的女儿不好的一面,都是我自己不好的一面。
5,班主任对孩子成绩的忧虑,和家长沟通,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溢于言表,我们索性请班主任也加入我们这个小群里,告诉老师我们在做的工作,希望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我们一起肯定孩子的进步,慢慢让孩子找到属于她的闪光点。
感谢老师很认真负责,也真心为孩子担心,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小心呵护孩子,以及和家长一样,尊重我和我先生为这个孩子付出的努力,在老师,家庭教师,家长的努力下,为她的成长共同付出努力和爱护。
所以,在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作为家长要想办法保护孩子,与老师有效的沟通,自己学习应对的方法,如果不能,该如何去向外求助,都是需要去衡量的,家长要学的事情真的很多。
三:自我反思
作为我自己,其实也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对自己两个孩子很多的不足,也学着按捺自己的脾气,调解三个孩子的情绪和矛盾,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要反思,为什么我家宝宝会说出:参加活动的时候,我就在一旁看着,因为她们都排斥我,不跟我玩。
上次体育老师也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以及当时老师的处理方式,体育课,小朋友分组,宝宝站在拍球的圈边,期待下一个轮到她就可以马上玩,同学让她走远一点以免受伤,她就哭了,觉得被赶了。老师上前了解缘由,宝宝说她们排斥我,同学们是出于好意,后来看她哭就觉得烦躁。
和先生沟通后,他的意思是觉得孩子还小,慢慢来不要紧的,这不是大问题。
我觉得比较忧虑: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觉得被排斥,就不积极也不愿意参与活动,更加印证“他们都排斥我”这个心理暗示,人际关系越来越恶劣,沉默,不自信,渴望与他们沟通,又得不到她们的友好。
我现在与她沟通,不要去担心别人喜欢不喜欢自己,首先遇到事情不要哭,其次不要去想太多别人喜欢不喜欢自己,“我又不是人民币人人都喜欢我”,第三,做好自己,你很棒的,很喜欢交朋友,也很容易交到朋友,所以做好自己就行了。
我的孩子很敏感,她很细微地能体会到美好,也渴望分享这份美好,但内心还很脆弱,对这些人际不自信源于我对她的否认。
细想,我有几点做得很糟糕的:
1,孩子三岁就开始剥离她对我的依恋,过早强迫她独立,爷爷奶奶过度的溺爱与我过度的强制形成反差,而造成她对我的渴望而不可得。
2,言辞激烈,用成年人的态度对她,也犯了否定她的错误,给她带来很不好的影响,造成我嫌弃她的感觉,也导致她觉得别人都嫌弃她这个结果。
3,生完小豆后,母性的倾斜,往幼小的孩子关注非常多,加上身体的恢复期间的疲惫,从而疏忽了大孩子,以为父亲的陪伴足够了,殊不知这个时候的大孩子,最缺发安全感,最需要我的陪伴。我还经常嫌她烦,身体的痛苦也占据我很大的理智部分,一味让她离我远一点。
这份伤害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弥补。
接下去要关注的很多,不知不觉她慢慢就长大了。我还觉得自己还是小女孩呢。
加油吧!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