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版序言内容框架
第一版序言讲了四个大问题:
1.纯粹理性批判的必要性
2.纯粹理性批判的内涵
3.纯粹理性批判构思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4.纯粹理性批判和科学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内容整理
(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必要性
1、呈现段落1--4段,1∥234是总分关系。
2、知识点
第1段:总讲纯粹理性批判必要性。
(1)科学知识划分(亚氏):①逻辑知识(不涉及知识内容和对象,只是一个工具论);②理性理论知识(知);③理性实践知识(行)。
②理性理论知识又分为三类:a数学(数和数量关系,永恒不独立);b物理学(自然现象,独立不永恒);c形而上学(本体,永恒而独立)
(2)理性的本性:寻根究底的本能(理性的最高根据:只要有条件者被给予了,作为条件者的整体一定被给予了。)
(3)理性的特殊命运:理性自身提出问题却又不能回答而困扰(超越了人类理性的能力)
(4)本体:本源,始基,无条件者(上帝、灵魂、宇宙整体),巴门尼德的存在。
巴门尼德的存在:独立无二,在一和多之上;存在永恒不变,不生不灭;是圆满的,存在是圆球;是要起作用的,构成现象世界的根据。是中国人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第2段:人类理性陷入困境有纯粹理性批判的必要性。
(5)基本原理:纯粹知性原理(具体的),来源纯粹知性范畴(抽象的)。纯粹知性范畴四大类十二小类。人天赋具有理性能力,运用纯粹知性原理处理日常生活中知、行的活动。
(6)不得不求助一些原理
这里的原理,指理性原理(康德处),从根本上说就是:只要条件被给予了,作为条件序列的整体一定被给予。具体表现为对上帝、灵魂、宇宙整体的规定。它是不容怀疑的,因为它是前人根据形式逻辑的规则推出来的。
第3、4段:形而上学事实的历史和逻辑的历史使纯粹理性批判有必要性。
(7)形而上学事实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形而上学)是科学的女王;现在(康德之前),形而上学成了纷争的战场。康德的目标,即让形而上学成为科学。形而上学的对象(本体)有突出的重要性。
(8)康德的形而上学(理性的形而上学)
康德的形而上学包括:①自然的形而上学②道德的形而上学。
①自然的形而上学:宇宙的真相是必然,它的法则是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为自然立法(理论理性)。
②道德的形而上学:人生的真相是自由,它的法则是理性自由的理念,为人立法(实践理性)。
以自然形而上学(纯知范畴)为前提构造物理学(自然界的规律)。
以道德形而上学(自由法则)为前提构造伦理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理)。
(9)形而上学逻辑的历史
①形而上学的逻辑进程:正面独断论→引出反面独断论→相持引出怀疑论→引出新的独断论→引出新的反面独断论→相持引出怀疑论→……
②独断论(康德处):没预先考察理性能力,盲目运用理性能力构造形而上学体系。
(10)洛克学说
经验论者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唯理论者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洛克是其中承上启下的人物:唯物论→唯心论,可知论→不可知论。
经验论的根本宗首:凡是在理智中的观念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
①白板说
心灵没有天赋观念。(唯理论者:有天赋观念,先天内置)。
②观念论
洛克的观念论包括: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简单观念(感性认识):对外感觉的观念,对内反省的观念。
复杂观念(理性认识):运用理性能力对简单观念加工构造而成。如实体、属性、样式、关系。
③性质说
第一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广延、形状、不可入性等
第二性质(以人的主观意识能力为准):色、声、味等
第三性质(更多主观性):喜、恶等。
洛克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的知性进行考察,因之康德称之自然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