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讲一个朋友一年花了5000元买收费内容,到最后感觉内容都差不多,有点被骗的感觉。我自己也是一个收费内容的深度用户,买的内容一年也差不多这么多钱。
我个人的的感觉是:
很多内容也许道理是一样的,但看不同的人讲的方法还是有收获的。换句话说,其实很多道理,并不是看过书籍之后才知道,有的道理在很多人,很多场合早就说过了。
但为何还要继续看书呢?之前自己思考过,其实看到不重要,真正的认知是知道+做到。而继续阅读和输入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做到。
很多道理看到了也记住了,但是却没有践行,为啥呢?
这是因为文章中对于道理的表达并没有说服自己,或者说没有很好的指导自己如何践行。因此看过了就是看过了,没有其他。
我自己在得到订阅了很多专栏,当然有的现在也听的很少,但有几个人的专栏都是一直在听的,在跑步的时候,开车的时候,出差路上,或者周末和晚上,都是自己系统输入的时候。
我常听的这几个人,讲的内容都是关于认知成长方面的,并且有的观点是非常类似,但是他们每个人却在用自己的风格,不同的类比故事告诉自己。这就让自己有机会可以多几个视角观察同一个道理。
当看到的是视角多了,对这个道理也就有了更加深刻了解,并因此触发自己实践与道理之间的关联,展开行动,从而形成了自己对道理的认知。
例如前几天骑行,自己写了一个思考:一次复利惊喜,复利这词,我在得到上看笑来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过,看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也看到过。
他们都在用自己不同的经历讲述这个道理模型带来的收益,等到自己也了解,并践行了,才真正了解了这不一样的认知,每一个道理,从知道到做到,并不会一次看到就认识到,反复在不同的文章中看到反而是一次强化,让自己更加坚信这样践行是对的。
一个道理,从了解,认同到做到,每深入一次认识,都是有不同的感受。用自己的故事去讲述总比用别人的故事去分享更加有价值。
因此,同一个道理,看过多次,但看不同的人表达也是一种收获,从多个维度告诉自己重要性,从多个场景指导自己如何践行。还是那句话,其实我们不进步,并不是内容的错,知道和做到才是进步,只知道不践行,这说明骨子里还没有认同,否则早就行动了。
前几天跑步,听老罗的专栏提到一个概念:进化心理学,自己马山停下脚步记下来。如今,通过这几天的反复查阅和阅读,已经认识到了很多个原来不能解释的心理行为,并通过自己积极的分享,让身边的人也有了理解。知道+做到,便是认知,分享既是练习又是复习,认知最佳的应用场景。
当我们学不到知识,感觉没有进步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想想是内容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是核心,否则即便有再好的内容,也是无法让自己有效提升认知。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我做的很好,我也还在路上,做得不够好,也在成长践行中,写文章也算是告诫自己,一起加油。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