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的时光
文|萧尘
(一)
记得大学时很喜欢写字。
我总是称写文章为写字,确切一点说是记流水账或者叫文字涂鸦。当时的自己,文思如泉涌,心里的东西总是很容易变成手下得心应手的文字。读自己的文字,甚至还会泪流满面。尽管后来再看其实可笑至极。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随手而来的精美笔记本,只是简单的一叠横格信纸,随意地涂写,恣意地抒发,写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标题,没有主题,没有实际内容,甚至没有主人公。只是那种手到擒来的感觉真好,如同多次在梦中看到奇幻的美景时正好被成功的拍下来的心满意足。
特别是大一的一段时间,刚刚适应大学生活的慢节奏,放松,悠闲,身边有喜欢的朋友,当时觉得这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记得英语听力课,两个人一个格子,每人一个电脑屏幕,一只耳机。教室暗暗的光线,整齐的座位,英语老师甜美的声音,身边坐着喜欢的女友。也许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兵荒马乱,学习的劲头一下子消失了,或者是想放松一下自己,上课不再那么认真努力了。内心开始变得杂草丛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铺开横格信纸,红色的流畅线条,像一条条红色的小溪静静地流淌。不假思索的下笔千言,一节课就可以密密麻麻写上好几页信纸。上课铺开纸就写,下课说停就停,下节课还可以接着继续往下写。有的写完就搁置了,有的就当做信件邮寄给朋友。当时的信封是白色的,一般的邮票,把信纸叠成一角可以拆开的长方形,装进去,步行到学校外面的邮局,用胶水粘起来,丢进绿色的邮筒,好像扔掉了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有时候,信纸页数太多,叠起来太厚,就会把信封撑得鼓鼓的。
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需要说的话,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能不能听得懂,就一厢情愿地把那些东西给寄走了。有时候,一封信不是一个时间写的,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几节课,甚至是一段时间内陆续写的。没有头,没有尾,没有中心,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后来想来,不觉发笑,真是委屈了看信的人。
(二)
提到写信,高中就有,不过比较特殊,只是局限于一个县里的初中同学,大体就是表达忘不了中学情谊,希望友谊长存。中学时最好的朋友,她学理我学文。升入高中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见一面都很难。只是在课间操的时间,偶尔会看到她,没怎么变,只是头上不再有以前的光环。不管是成绩还是身高都泯然众人,身边一直跟着一个齐发女孩,大概是新交的朋友。自然而然吧,以前的友情渐渐淡了,直到有一次遇到,塞给我一本黄冈的参考书,还有一封信。回到宿舍,拆开包装纸,崭新的书,不再熟悉的字。信里的内容不记得了,大概表达怀念中学情谊吧。参考书我看了,但是我们的友情却没有再继续,无疾而终了。
还记得一个长相清秀的男生偶尔会给我写信,其实都在一个县城上学,只是不在一个学校罢了。还记得一次过节时,收到他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张贺卡。贺卡倒是很喜欢,很漂亮也很香,上面是范晓萱,当时正流行她的一首歌《雪人》。他在贺卡上写道:你就像范晓萱一样温柔可爱。之后就慢慢没有了联系,就像小石子投入溪水中泛起的涟漪,很快就消失不见,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同一个班里,也会有‘信件’的交流。那时候,同学之间除了课下的交流玩耍,还有课上的‘飞鸽传书’。每个需要交流的人都会写小纸条,通过接力的方式送到‘收信人’手里。大家对于此类信件习以为常,拿到手里不言自明。中午商量吃什么饭,借笔记,组织课间球赛,商量星期天玩什么,两人闹别扭和解,开玩笑恶作剧……高中的教室一度曾纸条满天飞,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和谐融洽。
记得班里有一个外地的转学生,成天不学习,总是旷课泡在网吧。来了教室就是补觉,很少或者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除了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可是未曾想到的是,他还有一个和学习有关的嗜好,喜欢看摘抄。不知什么时候,他知道我有一个摘抄本,经常借我的来看。我们高中所有的交流估计就是借摘抄本和还摘抄本,这个过程还不需要语言,一个纸条就搞定了。只要他来上课或者上自习,一进教室先是趴下睡觉,睡醒了就写个小纸条传过来。我一下是他的纸条就知道什么事,不过还是会拆开纸条看一下。他的字和他的人反差很大,总让人不解,纸条上总是称呼我小丫头,借本的语气也显得客气不容拒绝。我总是想,如果用看摘抄本的劲头来学习的话,那会是怎样一番风景!
真正的写信回信就算复读时候了,复读生活犹如被人投进枯井中,每天只能坐井观天,心中蓄积能量等待一飞冲天的那一刻。于是,枯燥压抑的学习生活之余,会写信给上大学的同学倾诉,也会很期待收到来自远方的来信。听一听朋友口中的大学生活,看看大家到了大学的照片,觉得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
上了大学,同学四处离散,时间也比较充裕,写信也就多了起来。那时候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一个班里有一两个人有,主要还是写信,偶尔会打电话,不过很少,毕竟长途还是挺贵的。记得我买了青草味的信纸,不过用的很少,还是喜欢用一般的信纸。宿舍里,有谁收到信了,好像总是很自豪的事情,没有收到的人心里难免会有一丝失落和嫉妒。偶尔我们也会交换信件来看,通过信件来认识朋友的朋友,心里勾画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影子。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三)
一个舍友,小我两岁,端庄美丽,如一支盛开的百合,毫不张扬的美。生活上,井然有序。学习中,努力勤奋。上大学以前,有一个男友,初尝恋爱的滋味。分开两地上大学,男友要分开,便也分手了。只是依旧联系,更多的还是写信。每次信来,女孩很珍惜,一遍又一遍看,直到铭记于心。晚上的自习室,安静的时间和空间,看书累了会看到她拿出信件偷偷地看,看完一遍再默默地放回去。像是小孩子在睡觉前从枕头底下拿出糖果盒悄悄地闻一闻,然后满足地睡去。有时候,她也会拿出来给我分享一点,那就是在周末的宿舍里,大家都各自去忙了,只剩下我俩的时候。洗过头发的她如荷塘月色里刚出浴的月光美人,又香又白,我们蜷缩在宿舍小小的床上,她珍宝般地从小盒子里拿出一封信,放心的交给我,我在看的时候,她也会重新读一遍。看完就让我描述对男孩的印象。只是通过简单的只言片语,真的很难说准一个人,但是对于期待中的少女,每一个结论都是会刻在心上的。我当时很羡慕她的乐观心态,没有歇斯底里的痛哭,也没有死缠烂打的纠缠,只是如一株清香的百合,随缘自适。
来往的信件中,还有暗恋者的执着坚守。最让我动容的,是小米的高中同学。小米,一个大大咧咧,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身边的朋友多的总是让我的眼睛忙不过来。她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落款人的名字很像小说里的人物,叫做云生。我一直觉得有着这样的名字的男孩会是聊斋里的书生,傻里傻气却痴情一片,实际上这个云生也的确如此。小米虽然不喜欢云生,但是没有像别的女孩那样绝情的伤害他,一直默默地收着云生寄来的信,晚上睡觉前偶尔会给我们读一读有趣的事情。我们也习惯了听小米汇报云生的近况,无形中我们和云生也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叫云生的男生,没有在信里热烈地表达爱意,也没有要死要活的威胁,只是淡淡地谈论着自己的生活,淡淡的问候小米以及共同的朋友。这样的男孩子是山野的一株青松,孤独的外表下有一颗情深似海的心。有时候开玩笑,我们会怂恿小米从了云生,可怜那孩子的一片痴情。可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这样,双眼是看不到真心的,高度近视的我们只被眼前一片花花绿绿的色彩吸引着,谁会去接近那简单的黑与白呢?只是不知道多年后,小米是不是依旧保存着云生的旧信件,云生是不是还记得他曾经无比迷恋的小米。
(四)
其实,写信的时光算起来也不算长,也就两年多的光景,而且一个来回就要大概一两个月,一年下来也就顶多七八封的样子。只是,记忆中,写信的时光好像很久,和木心的诗里说的一样,那时候什么都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还记得那时候冬天灰色的天空,从宿舍的窗台上可以望见对面教学楼楼顶的一群鸽子,和天空一样的颜色。那时候,会幼稚的想,如果它们是信鸽就好了。
会在教室写信,宿舍写,图书馆里写,铺开信纸,一贯的称呼,一样的开头。断断续续地会写上好几天,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读自己的信,最后才在某一天装进信封寄走了。总以为人生的际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青春的日子里,总是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青春莫名的伤感。写信,在特殊的日子里竟成了一种温暖的事情。
远方的朋友用信件交流沟通,在一起的朋友偶尔也会写信,可能写信更容易表达心底最真实的情感吧。江小渔是我身边的好友,每天见面,偶尔会写信。可以说,我见证了他恋爱到失恋再几经辗转恋爱分手和好最后结婚。只是,青春的友谊只能是一只白色的纸船,经不住生活的风雨。最终不过是一场同行。
江小渔,写得一手漂亮的柳体,泛黄古朴的信纸衬托的字体更加俊秀飘逸。他总是有很多的困惑,总是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来找我。说不出的就写在信纸上交给我,在落款处,每次他总喜欢写上‘只要你好’。后来我想,也许年轻的心是真诚的吧?就算风雨有变,我也该相信当时的诚心。
远方的信,都是寄给宋家明的。高中都没怎么说过话的一个男生,大学反倒开始联系了。其实,多年后看清自己的内心,发现年轻的时候原来最需要的是理解和信任,可是当初我们以为我们追求的是多么神圣的情感。
在信里,我们各自说着自己的生活,年轻的困惑。我说我的,不管他是否能体会。他说他的,以为我能深刻理解。只能说,理解万岁。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在青春恣意的年纪发酵出了不少的烦恼,虽然现在想来都是扯淡。能有一个地方安放自己的内心,能有一个出口来宣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呻吟,当时觉得很幸福。
通信的日子是短暂的,但是仅有的信件让我们彼此的信任在无形中越来越深。只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信任的反面便是反目成仇。总以为,我拥有最深刻的友情,殊不知男女之间本来就谈不上友谊。
在信任的极限,我们看清了彼此,中断了通信,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些旧光阴里的旧信件,我只想看到当时的自己,天真单纯。走过了青春,才发现岁月不仅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也给了我们最深刻的启迪。
记得刚中断写信的一段时间,我总是不习惯,心里的出口好像被堵住了,黑乎乎的,觉得暗无天日。每天的感触不知道往哪里放,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带上信纸到教室去写信,一样的开头,述说近来的日子,等到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才发现,写好的信已经无处可寄。
后来,我把就信件都封起来了,每一封都用胶水粘住了。后来,收拾屋子翻出来,很好奇,想看却又不想再拆开了。中年的我还是会尊重自己年轻的时的心愿,尘封了就不再打扰。那时候也有过要回自己写过的信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也就作罢了。也许,那些年轻稚嫩的细语早就没了,没就没了,没什么用了。
光阴不言,往事无语。很多是非对错,真相缘由,都化作一缕尘烟无影无踪。你不需要解释,我不想去明白,就让往事静静地化作记忆埋藏在心底,化作春泥更护花,滋养我们成年后更加幸福的现世安稳。
(五)
工作后,好像不再有写信的记忆。平时也只是简单的写点日记,没什么可写的,只是改不了上学时的习惯罢了。
后来恋爱,生气了,伤心了,会偶尔写日记,写信,不过只是写给自己的,不再像以前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把它寄出去了。很多时候,当时写完就撕掉了,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了。
再后来,有了电脑手机,字都少写了。刚工作时,还经常会在空间里写点不痛不痒的东西,后来慢慢忙起来就不再写了。有一次,高中时的一位女友,在微信聊天时说让我有空给她写信,当时觉得很感动。现在的时代,还有人记得写信这种方式真的很难得。不过,至今我都没有提笔给她写过一封信,说来真是惭愧。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三八妇女节,老师教孩子们叠一个信封,让孩子在上面写祝福的话。回来以后,儿子郑重地送给我,我看着上面稚嫩的话语,觉得很幸福。这也许是我现在收到的最美的信件了吧。
如今,通信如此发达,爱情和快餐一样更新迅速,写信的慢时光早就离我们远去了吧。但不可否认的是,写信的方式是任何一种通讯工具都无法替代的,它带给我们的记忆也是永不被磨灭的。愿我们至少可以给自己写信,写给曾经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自己,穿越时光看到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