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

1.长寿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现在,又被称为老人节,顾名思义,是为提倡尊老尽孝。

有孝心的晚辈,这天会格外地有个孝举,给老人送个节礼,为老人做顿好吃的饭或者带他们下个馆子(条件好的),总之会比平常再多个仪式感,让老人倍感受到重视。

这家的老人当然是有福气的,晚年老而无用还能够受到子女孝敬善待,已如他们所愿。长寿与否,他们大都似乎不太追求,自觉日子已很满足,对待生死很淡定。他们觉得天天都是重阳,日子过得安祥,人活得随和。

当然也有少数老人,即使倍受爱戴,还是觉得没有享够生命之福。他们决心要赖在世上,坚信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也赖在子女的人生里,吸取子女的“孝心”为自己的能量,极力追求长寿。哪怕重阳仪式没有及时而不是被遗忘都会被他们谴责,如果未能如愿,就会更加借着这个特殊日子大肆贬损子女晚辈的“孝心”。

他们灵魂空洞得就像永远也填不饱的肚皮,活成了“老而不尊”。

非得重阳这天要表示一下“孝心”吗?这天表了孝心就是真孝了吗?

我最近听了一个故事。

一位老奶奶87高龄了,儿子拿了她的全部拆迁款又卖了自己的一套房子去郊区买了一幢别墅,却没有带上老母亲同去,给老母亲安排在一个单身公寓内,吃喝就在社区的老人食堂,平时据说忙得不见人影,逢年过节拎点礼品去看望。老人家有个女儿,但因拆迁款未分给女儿一分,本来还算有孝心的女儿一气之下也不管老母亲的生活了。老奶奶指望儿子,儿子根本照应不到她,现在想和女儿诉苦求助,女儿爱答不理,只好成天抱怨“养儿养女没用”。但是,重阳这日,儿子肯定还会去献“孝心”的。

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所以村里的留守儿童已经大为减少,现在多是留守老人。他们知道“老人节”的说法吗?知道了又怎么样?

子女在外谋生,他们多数都不敢表达能够儿孙绕膝老有所依的愿望,最多的祷告就是希望子女晚辈们能多挣钱过好日子,到年底能过个团圆年就够了。

他们想健康长寿,不是为了享受人生,多是为了不给下代添负担。

他们又怕活太久,老而无用的失败感,老而孤寂的无趣,人生实在有点无味,有明天却没有什么希望。

他们也怕死,怕死之前无人看顾的无助,怕因折磨下代而受尽屈辱,怕死神催逼的鞭笞之痛。

比起长寿,他们可能更期待好死——他们常念叨的那样“一觉睡死了就好了”。

什么老人节,他们无所谓,重阳还是重阳,只是重阳。

2.吃汤窝儿

自小就听大人们说“过了重阳无事节”,意思是重阳过完这一年里就没什么大节日了,听起来好像重阳节是一个和春节端午中秋平等的节日。

但是,活了四十多年,我也没感受过重阳节的重要。

重阳节这天真的没什么仪式。

小时候再苦,端午中秋好歹也要杀个鸡或者称斤把肉做顿节饭,其它花样仪式就不要说了。可是重阳这天就不会特意为过这个节而做什么大餐。

我阿奶在世的时候,到重阳这天,早餐煮一锅汤窝儿下面就是重阳节最隆重的仪式了,吃完早饭就没有然后了。

汤窝儿就是汤圆。

人们一致认为最好吃的汤窝儿是水磨汤窝儿。水磨汤窝儿是用水磨米面粉搓的小圆子。阿奶把籼米和糯米淘洗过了后浸泡一天一夜或者泡到手一捻即粉碎,然后带水下到石磨里磨成米浆,石磨下用个大盆接着。米浆沉淀后,捞起那沉淀的米粉揉搓成面团,再揪下一个个小疙瘩搓成汤窝儿水开下锅。圆溜溜的汤窝儿一个个漂浮水面,就是煮熟能吃了。

汤窝儿的软硬度是由籼米和糯米的比例决定的,糯米多,汤窝儿就软烂点,一般从二八比例起调(糯米2籼米8)。

面团要揉熟(软和有弹性),煮出来的汤窝儿更有韧劲。

过节,早上吃汤窝儿并不稀奇。端午中秋早上一般都吃,过年的时候初一到十五几乎每天早上都可以吃到,然而重阳既然是个节,还只有早上吃汤窝儿才算过节就显得有点特别了。

平时,那个水磨汤窝儿我是不爱吃的,我嫌它软烂得秥牙,还有一股淡淡的馊水味。但是,当重阳那天阿奶给我盛一碗汤窝儿下面条——面条在下汤窝儿在上还搭两根青菜秧时,水磨汤窝儿竟然是软糯喷香了,不吃上十颗八颗的感觉亏得慌,都不算过节。

后来,我家搞了面粉机子,渐渐地,机器磨粉替代了水磨汤窝面。重阳节那天早上还是吃汤窝儿下面条,虽然我更喜欢机器磨粉汤窝儿,觉得它更有米香,但是重阳节那天的水磨汤窝儿还是让我难忘。

再到后来,重阳早上吃汤窝儿都省了,重阳节就剩个名字了。

如今每到重阳,我倒会想念那一口水磨汤窝儿了。

此刻,我好像又闻到了那股热乎乎的混着猪油香、青菜香、水磨汤窝面香的香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到重阳,想念爹娘 文/马伟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王维的诗句中,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迎...
    笑看人生_b68a阅读 3,904评论 0 4
  • 不知不觉,又到重阳,难忘故乡 文/孙新合 刚过霜降,适逢重阳。 对于重阳,我的看法是,其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
    微言微评阅读 1,482评论 0 1
  • 金菊飘香,归雁成行;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插一支茱萸,簪一支菊花,九九艳阳天,最美是重阳。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
    幽幽66阅读 1,794评论 5 3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上午给老妈打电话,老妈正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早上吃了自己蒸的杂粮窝窝头和白煮鸡蛋,喝了奶,还...
    吟花飞语阅读 981评论 4 2
  • 蓦然回首,又到重阳日,回首人生路,转眼已不惑! 偶尔近视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父亲无论是买粮食还...
    王_ca6e阅读 1,696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