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中国人的恋爱史要从《诗经》说起,《关雎》里遇淑女好逑的君子;《摽有梅》里直白恨嫁的姑娘,男欢女爱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凭着祖先的基因,这事我们不学就会!春天来了,青年男女就撒欢一样奔向广阔的大自然求爱去了。(清明,寒食主要为踏青)
随着封建时代的来临和儒家礼仪的教化,爱情逐渐成为婚姻的附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的社会准则把青年男女各自禁锢在规范里。可是人性的特点是越禁止的越是想去尝试,况且青春的荷尔蒙又岂是压抑的住的,于是有了《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私相结合的故事。才子佳人一见面就互生情愫,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许下牡丹亭下三生路。这其实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很容易发生的,仿佛只要给我们自由,我们就能撒欢了谈恋爱。
五四时期思想解放,青年男女急于冲破封建樊篱,自由恋爱之风盛行。但鲁迅也清醒的看到,盲目追求情感而忽略现实也会出现《伤逝》里的悲剧。到今天,自由恋爱早已普遍,选择什么样的爱人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但很多大龄青年男女未婚却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这个时代我们有机会爱了,却不敢爱,没有能力去爱了。有时候宁愿躺在家里睡懒觉,玩游戏也不愿意出去约会。面对爱情不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就是挑剔比较,漫不经心。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被繁重的学业和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早恋所压抑,工作后又被现实的压力和生存的艰难所消磨。我们变得愈加谨慎和功利,如同背着厚厚壳的蜗牛,伸出触须碰到一点刺激就赶紧缩回到壳里去。我们见到喜欢的男子再不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去表达爱慕,遇到喜欢的女子也不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去靠近追求。或许我们内心已经孱弱的连爱的心都不曾轻易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