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颠簸平稳快捷前进却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滔滔不绝却不会发生逻辑漏洞;善于计数的,数据的计算衡量精确(可能指懂得心算)却用不着计算的工具;善于关闭的,不使用门闩而就能让人无法打开门;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能够使人不牢不可解(承接下文这里可能也说不用强制方式的捆缚就能够让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因此,圣人总是常能够教育挽救人使他们有向道的心和让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因为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天生其才必有用,任何人都是可能对于社会有用的人力资源);总是常能够善于挽救万物而使其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因为从资源管理的角度万物皆有其自身的功能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可能对于自身和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这些就是所谓真正(大彻大悟)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于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为人处事(成功)的人可以做为不善于为人处事(失败)的人们的老师,不善于为人处事(失败)的人可以作为善于为人处事(成功)的人的借鉴和教训。不以这些善于为人处事(成功)的人作为老师,不爱惜这些不善于为人处事(失败)的人作为的借鉴作用和教训,即使是明智的人也会变得十分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注释】
1、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2、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
3、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4、数:计算。
5、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6、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7、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8、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
9、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10、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笔者感悟】
这一章老子是首先从圣人所能够达到的境界状态的描述之中引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做才可能达到圣人所能够达到的境界状态。“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些正是老子从圣人懂得控制管理物品对于自身的使用价值和自身劳动力使用价值(潜能)到自身与人和谐相处之道的描述,各位请看:“善行,无辙迹”如果是骑车或者马,那么之所以能够“无辙迹”即不颠簸平稳快捷前进却不会留下辙迹,是不是因为这个人懂得使用这些物品或者工具?当然,即使是不依赖这些车、马工具而独自走路,能够走路轻捷不留下或者少留下痕迹也说明这种人身体强健(或者身轻如燕懂得到轻功,呵呵,这是开玩笑!)可见,这正是说明善于为人处事的圣人懂得控制管理自身(体力潜能)劳动力使用价值(潜能)的技巧,“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就更加不用说了,语言思维方面的能力这是(脑力潜能)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表现。而“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也可以看作为懂得控制管理物品对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但是从承接下文的描述来看可能主要是说不用强制方式的捆缚就能够让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和不要用门闩关闭大门防范别人而能够保全自身的财物甚至安全,为什么能够这样?正是因为他们懂得为人处事,所以他们不需要强制要求别人就能够得到别人、社会的爱护、保护,不需要用武力强制就能够得到别人、社会的拥戴,从而顺从自己的意志。所以,这种人他们常能够教育挽救人使他们有向道的心和让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因为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天生其才必有用,任何人都是可能对于社会有用的人力资源);总是常能够善于挽救万物而使其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因为从资源管理的角度万物皆有其自身的功能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可能对于自身和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也只有这样才体现出真正(大彻大悟)的聪明智慧。难道这样的境界还不高吗?
那么,如何才能够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最后老子提倡“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上面所说的圣人境界,这个方法就是认识学习!如何认识学习?应该向两种人,一种:是善于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为人处事成功之人,以他们为自身的老师向他们靠拢接近,学习他们之所以成功的为人处事之道;另一种:是对于不善于为人处事的失败之人认识,吸取他们之所以失败的为人处事之理,并且以此为教训间接获得失败经验,避免重新走上他们的失败老路!可见,对于前者应该肯定之肯定,而对于后者应该否定之否定。这些就是我所感悟到的老子的“精深微妙”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