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经历的春夏秋冬或许只是对于生命体来说有温暑酷寒的感受,可对于石头来说,它只是换了一种天气! ——爱萧语录凌晨三点,被可乐的阵阵啼哭从熟睡中拉起来,和可乐爸依旧是拍拍抱抱举高高,查清楚原因,原来是太热,睡袋温度过高。为了照顾我那睡神,我掩而不及盗铃之势将可乐的睡袋换睡衣,安抚他安心入睡以后发现我却辗转反侧。
我开始思考了,热与冷的感受。
当可乐说他热,我们判定是衣服穿多了,加上个人体质不同,会有不同对于热的反馈。当我们盖上厚厚的棉被,当体温升高到一定时间,我们或许也会有踢被子,又或是偷偷地将脚伸出被子外面散散热这样的情景。
我在想,是否是任何有生命体的动物活着植物都有着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受和反馈,这个答案,我相信学过生物的都会了解答案。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或许就是人类和动物的终极奥秘!
反观无生命体征的物品,枕头、被子、汤勺、包等等,它们是否会因为寒来暑往而增减衣物,它们是否会因为人走茶凉而伤春悲秋?它们是否会因为周遭的高兴而欣喜,是否为怀才不遇而痛斥良人?
答案是什么?我想一定是无生命体征的感受力相对于生命体征的感受力低。而相对于有生命体征的动植物而言它们又各有各的反馈程度。
这正如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拳打在豆腐上”与“一拳打在石头上”,虽是简单的两句话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
这又让我联想到樊登说的一本书叫做《钝感力》我还清晰的记得书的推荐语上说“不为小事动摇,才能成为大事的赢家!”
这可以理解成对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或许可以低频反馈,甚至不反馈,但需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波澜和风起云涌,表面的不为所动不代表是冷血无情,而是保护自己情绪感受的一种方式,过高或过低的情绪起伏甚至对于身体也有及大的伤害!
当我们对于外界反馈过高,可能会波及无辜,这又让我联想到孔子评价他得意门生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
迁怒,我当下可以理解成情绪垃圾的转移,将我从他人那捕捉到的不良情绪,经过内心环境的加工也就是脑补,寻找合适的环境和比自己气场偏弱的人或者过度溺爱自己的人在适当的时机,将它无缝对接到下一个情绪接盘侠身上,然后循环。
这样的场景我想在每一家每一户都像剧本一样演绎着,即使表面很礼貌温厚的人或许都有迁怒于人的一面。
就拿我来说,可乐有时就是我的出气筒,这一点有时候事后想想确实对不起这爱我的小男孩,在小区里,大家都会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妈妈,可能在家的样子她们没有看到,遇到上头的情绪,我该暴躁也会暴躁,我有时候也会因为察觉到可乐爸一点点没有爱的迹象当时的愤怒和无助也会迁怒到可乐身上,当然,这样对于孩子是不公平也是毁灭性的。
所以,能够做到不迁怒,还需要潜心通过刻意联系去训练这种自己情绪换一个方式消化的方式。
我心不是石头,没有它的无比坚硬,来自外界的啼笑皆非我都能感受。
外界的媒体书籍包括一些鸡汤语录建议我们像水、鱼、狼、像某个历史人物、像某个伟人一样的心态生活。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活的像自己内心的样子。我不必恭迎附和,也不必巧言令色、更不必卑躬屈膝,我只需要做自己就好!
所以,在心里我需要有丰富的感受,感受人间冷暖,感受三餐四季,感受雨雪风霜,感受每个不尽人意的情绪。而不为外界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