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单店柜台角落的绿罩台灯,已经持续点亮了四千多个夜晚。黄铜灯座氧化出孔雀绿的锈斑,像老者手上的青筋,却依然稳稳托着那片永不熄灭的暖光。
这盏灯是电工老赵用废旧零件组装的。十二年前他蹲在柜台边接线时说:"亮堂点,好照见福气。"如今灯光不仅照见过中奖票根,还照见过流浪汉在光圈里取暖的呵气,照见过情侣第一次牵手的剪影,照见过护士下夜班时藏在灯影里抹去的眼泪。
灯罩内壁有一圈铅笔印记。附近美术班的孩子们总爱来写生,小雅够不着,就站在凳子上临摹,铅笔在玻璃罩上留下永远擦不掉的弧线。去年她考进美院,第一幅参展作品就叫《长明》。
最珍贵的是灯座底部的刻痕。流浪汉老周每年冬至都来取暖,用钥匙在铜座上刻道道。去年他搬进廉租房时,最后一笔刻得特别深:"第十道了,该换我照亮别人了。"
如今台灯有了专属"守护团"——老赵负责电路,五金店老板更换零件,文具店老板娘缝制灯罩清洁布。它的光芒或许不如新式LED明亮,但每个夜归人都说,远远望见这团光晕,就知道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