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古国中,只有一个留存至今的,那是中国。在中国,有一个跟我一起出生的直辖市,重庆市。在重庆市的南边有个养了我十几年的小镇,叫安稳镇。
镇上有一座唯一的高楼,没错,那就是镇府。没有看错,是镇府,不是政府。通向镇府的那条大马路旁边栽了两排四季都是绿叶的书,具体是什么树,现在我也没有仔细的研究过,但绝对是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的那种树。
马路两边的树像是一个个守卫着镇府的士兵,每逢2,5,8号都会有来自其他镇的商贩来摆地摊贩卖商品,这就是赶集。树下除了赶集的商贩,躲雨的路人,还有四张藤椅围着一张桌子打牌。
当然,我家也有这样一张藤椅,也有一个爱打牌的妈妈。那都是很小的时候了,但从我记事开始没多久老妈就再也没去打牌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每次我问妈妈以前是不是喜欢打牌,她都会一口否定掉,甚至让我有时候也觉得她说的像是真的一样。
我家住在街上,离镇府很近,转过街角就能看到镇府的大门了。别看我家在街上有门面,那也是租的,那时候是150一直到我上初中都是150一个月,上了初中后才开始涨价到300,但我敢说,我们家的门面是全镇最便宜的门面了。
镇上有个希望幼儿园,那是我第一次拿起书本和笔的地方。记得上幼儿园有天早上起来得特别早,那时候家里并没有什么电瓦斯和暖宝宝,只有一个空心的铁桶,里面放煤圆(蜂窝煤)下面放点儿纸块儿,做鞋剩下的料子或是其他的易燃物,慢慢的把火点起。什么炕糍粑,烧辣椒,烧鸡毛,炖骨头汤都是用这个东西来实现的。
最让我喷饭的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的一件趣事了,那时候真的好小,也觉得自己特别萌萌哒。记得那天是母亲节的第二天,老师问同学们:“同学们,昨天是母情节,你们在家有没有帮父母做一件事情啊。”
老师抽了好几个人,有洗完的,有拖地的,大多数就是做的家务。但我似乎忘记了母情节这一回事了,以至于老师问到我的时候我无言以对。老师生气了,“给我滚回去,去帮你妈妈洗完”
我当时也是萌,下课了还真的就回去了,但是校门是关着的,围墙对我来说也是高不可攀。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出去的。当时校门关着的吧,但是校门下面是一个斜坡,所以,下面留下一个很大的缝隙,小时候我也是班上最小的一个,所以也就很轻松的从门下的缝隙钻了出去。回家给妈妈洗碗去了。
从幼儿园毕业后,顺理成章的也在镇上上了小学,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经过幼儿园。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幼儿园的大门下面竟然多了两块木板,我想现在应该都还在吧,虽然2年多没去看过了。过年回家一定要去看看专门为我定制的木板,嘎嘎~
在镇上,我家算是做手工鞋的老字号了,但是我也没有想得明白,为什么今年突然就不做了。在镇上的人看来,做鞋子等的都是比较下贱的人,所以,在小时候别人问我家里是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敢说,到高中也是一样,别人要是问道就说是个体户。但是现在不做了反而觉得挺可惜,为什么不做了呢?
虽然做鞋子在镇上的人看来是下贱的一种职业,但是在我心里从来都不这样想。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看见大理石旁边的老爸拿着锤子不停的敲,老爸就靠这一个锤子就把我敲大了,敲出了一个家庭。做鞋子在我心里是闪闪发光的,是最伟大的象征。(以后我一定会给爸爸也写一篇文章,老爸,我爱你。)
现在觉得自己在小时候其实挺傻的,什么都被欺负,都被欺负得没有脾气了。但我觉得小时候最让我骄傲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手里明明还有零花钱,也还要伸出小手向老爸要一块钱,当然老爸也毫不犹豫了给了,然后老爸就准备接受老妈的审判吧,哈哈~
小时候只要想买东西了就会去找爸爸要一块钱,但是现在我却怎么也不肯花老爸的钱了,读高中的时候宁愿少吃一顿饭,也不愿向爸爸再要一块钱了。
写着写着,我好想回家看看啊。虽然家里已经空无一人,我也想回去看看那把藤椅还在不在,看看那个烧煤圆(蜂窝煤)的铁桶,看看马路旁的绿树有没有掉叶子,看看幼儿园的挡门板有没有撤,看看树下是否还有坐着藤椅围着打牌的街坊邻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在2,5,8号回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