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刘的自由时光
什么是碎片化知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大强化了受众作为传播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身处互联网化的信息洪流中,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电脑方便的获取到各种信息,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社会整体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端到端化。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每天沉浸在 “又get到新知识”的刺激中,却无法将获取到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每条知识点之间都缺乏联系,孤零零的漂浮在大脑皮层的各个位置,缺少一个串联起来的知识网络。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浮于表面
如何进行碎片化知识整理
实际上,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类和拓宽延伸的过程。
1.分层分类知识
你所接触的所有碎片化的知识,都要先分类归纳到不同层面去。不管有多少看起来奇特的观点,都先分类归纳。然后进行层级设置。
分类是横向扁平化归纳,分层就是知识纵向深度归纳。
2.拓宽延伸知识点
对一条知识信息点,知道发什么了什么(What),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Why)?将如何演变或进展(How)?
这样一来就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当前知识点往上思考(Why)和往下探索(How),追根溯源,你的知识点和面都被拓宽了。
3.懂得舍弃,筛选掉自己不需要的知识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当各种信息源爆炸式袭来,你要做的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性的筛选你需要和感兴趣的信息,去除糟粕,保存精华。
一个人平时接收到的数据,在提炼和汇总后才会形成有用的信息,再经过提炼和汇总,才能形成知识。
打造知识网络的方法
1.按照标签,将云笔记和微信收藏中的碎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二次知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在收藏的时候,别忘记对信息打标签。
实际上打标签就是一种知识的初步分类化,只不过是“扁平化分类”,需要使用的时候,点击标签,就能将你所分类的信息全部聚合起来,方便快捷。
每个标签就仿佛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触点一样,点击刺激,会通过神级网络传递到各处,推荐大家常用这个方法为自己的知识点打标。
2.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将独立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神经网络,将每一个知识点变成信息元触点
Windows系统建议使用XMind,Mac上建议使用iThoughtX
3.发散思维,由信息元触点扩展开来,加宽知识边界,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
同样一个问题,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个问题,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发散开来,建议大家多用用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百科,多点击下百科介绍中的内链,里面还包含了很多个不同的知识点。
4.形成知识点思维链条
知识网络之所以称为网络,说明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并且是成系列存在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系列上的一环,没有独立存在的知识。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之间,通过关键词,或者一句话、目标导向进行连接,明确知识流向(基础知识点 还是 细化知识点),最终形成知识点思维链条。平时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这个道理。
小结
碎片化知识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信息洪流的时代。微博、微信、知乎这些平台都提供了很多碎片化知识,我们能够便捷快速的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但是如何有效的将知识组织化,系统化,由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化,从而能否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漫漫其修远兮,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