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学生研究苏轼的论文,在教育界引起巨大轰动,这事发生在中国小学生身上,也确值得惊奇。所谓惊奇,我想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竟能做大文章;
二是清华附小竟然允许学生做这样一些与升学考试无关的事;
三是北京竟然具有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是,社会对此事的关注更应当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如何看待和激发学生的潜质?
学生的潜质是其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品格与素养,也是其独特的价值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发展的方向及可达到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潜质的发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先生带领的零点项目团队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让我们懂得学生的潜质不仅是多元的,而且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独特智能去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追求自己发展的高度。所以,虽然可能看起来因为年龄不同而导致其个人能力有所差异,但是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他们都有可能有超乎想象的表现。
学生的潜质是现实存在的,而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要认识、理解学生的潜质,而且还要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潜质,实现其最好的成长与发展,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清华附小的学生们能够做出这样的看似难为之事,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潜质,清华附小又给这些孩子创造了支持其潜质发展的条件和资源,两者结合促成了这一结果。所以,今天的教育不能以学生年龄太小以及要进行知识学习为理由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应有的才华。
如何定位学校教育的价值与追求?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为谁培养人,解决的是培养为国家和民族富强与繁荣的所需人才的高端站位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我们如何正确地把握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追求;如何培养人,就是学校教育以什么样的内容方式、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来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的氛围和平台,从而解决学生发展的问题。
我认为,当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的时候,当教育真正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事业负责的时候,那么学校就会创造出为学生发展负责的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那种只盯着分数与升学的教育,只能大大贬低学生自身的价值,也大大地降低了学校教育的存在价值。
学校教育的格局定位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而言都极为重要。如果学校的格局高了,那么在思考学生发展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更高境界的选择和更长远的追求,不会陷入极度应试的漩涡中而无法自拔。清华附小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做了更大的突破,因此带来了“轰动效应”。从世界教育的景观来看,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的课题研究,根本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事情。美国的小学生,他们开展课题研究是“家常便饭”,反而如果不这样做才会让人感觉奇怪。
学校环境与课程体系如何构建?
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培养能够以自己的才华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有创造力的人,就需要学校努力创造更加适应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环境和课程体系。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是封闭的和大一统的,这样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只是被封闭在课堂这狭小的空间当中,每天除了听课就是做作业,其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机会去尝试。
学校教育应当创造更加自主和开放的环境,让孩子实现自我的解放,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样的教育自主开放环境,就会让每个孩子,获得身心的自由,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
学校教育还应当从课程的角度,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环境。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只为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应当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这种课程体系应包含学术课程,实践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发展学生智慧的课程,还要有创新性研究的课程。
当我们在课程体系上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机会时,那么学生就会逐步地寻找到自己发展的兴趣和方向,实现兴趣盎然的学习和发展。毫无疑问,清华附小在课程设计上做了很充分的探索和尝试,所以才会有这样一种结果。
另外,我还想说可能会有人认为清华附小的学生能做这样事情,是因为他们是北京清华附小的学生。其实,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很多人有存在误解,认为只有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才能开展课题研究,才能打造出更高端的课程体系。(这也是目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不敢搞素质教育的理由)
实际上,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是件个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的事情,所有学校都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条件开展。在今天,很多的资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以说,不能以学校的经济条件不好、设施设备简陋等原因拒绝建设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或者为不开展学生的课题研究寻找理由。
当然,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等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应当建立在适宜的选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切不可以一些“高大上”的选题吓退学生,或者变成家长的作业,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自主选择、跳一跳就可以够得上的选题。
“
刷屏,只因误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而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担当。学校不可能等待所有的教育条件都已经非常完善才去做进一步的教育探索,只有跳出自我,走出独特的道路,给学生以更加有价值的发展环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
来源 | 青岛二中(ID:qder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