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庆献礼第二篇
河北南和县贾宋 刘俊果
一、我与《易经》相见恨
以前,我一直以为《易经》是一本占卜算卦的书。直到2018年暑期,我在《论语•述而》篇中看到:“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晚年这么喜欢读《易》,对《易》着迷到居则在席,行则在襄,居然读到韦编三绝。到了古稀之年的孔子讲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五十岁前开始钻研《易》,并且认为自己五十岁知天命,可以无大过?当时,我想圣人孔子能如此推崇此书,它肯定不会只是占卜吉凶这么简单,我也想学习《易经》,看看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于是,我从网上买了本《易经》,开始阅读。可是,我对其中很多句子理解不透,这样啃了几天后,感它高深莫测,只好敬而远之,最终放弃不读了。但我对它一直念念不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凭着我不服输的精神,2019年寒假,我又从网上买了两本不同版本的《易经》,把这三本书结合起来看,每天啃一卦,慢慢地被它的智慧吸引了,慢慢地喜欢上了《易经》,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二、我对《易经》的初步了解。
通过学习,我才理解了《三字经》中“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的意思,知道了《易经》又名《周易》,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易经》,又称三《易》。
《易经》是三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易经》起源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总结,上古的伏羲氏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根据河图洛书中的象和数理关系,一画开天地,创造出了八卦,称为无字天书。
现在所说的《易经》主要指的是《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是对伏羲八卦的理解延伸,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相传是中古的周文王姬昌所作。文王的六十四卦,也是六十四个密码,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六十四种规律。《传》包含对文王64卦卦辞和爻辞解释和哲理诠释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下古的孔子所撰。
我们称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六十四卦、孔子的《十翼》是易经的三把金钥匙,易经充分显示了自然发展的完整系统,它是揭开宇宙密码的宝典。
《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也是诸子百家之首,是群经之始。《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卦,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相互组合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间的矛盾联系。从图上看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仰观天文,伏察地理,中通万物人情,探索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个永远在变的世界,有时我们预想着事情发展的种种可能,而事实却在所料之外发生。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应对各种变化。“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所谓的人生成败与得失,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然后顺其自然。正如孔子所说“道法自然”。
我也是通过读《易经》,才真正了解了《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正涵义。我自认为老子和孔子应该都钻研过《易经》,并深受其影响,他们著书内容的博大精深应该也与学之有关。
《易经》不仅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看天文、习地理,而且必须依照自然规律法则去做事,才会吉。所以说《易经》是最具哲理的科学著作,我们有必要好好的学习它。我要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