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今天去学校参加儿子的期中测试监考,我起来地不晚,儿子一直赖床,所以我们在时间上有些紧。到了校门口又遇上大堵车,眼看着就要迟到,儿子在后面烦躁,我也跟着烦了,冲他嚷嚷了几句。
内心感受:烦躁,心里当时想的是谁让你懒床的,我叫了你多少次?
内心需求:不想承担这种迟到的后果,想准时到达会议室。
调整:1、还是按照顺序停好车,距离开考还有十分钟,拉着儿子快速跑向学校。我跟他分开行动,我去会议室开会,他自己先去教室。
2、跑到会议室参加完小组会,直奔教室。
3、进入教室跟班主任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开始进入考试了。
事件2、在学校监考的期间,中间接到好几通电话,我给朋友发了条讯息说正在有事儿,稍后联系,但是她还是一直在打。
内心感受:恼火
内心需求:我希望对方能够看到我正在忙着,不要打扰,感觉被人侵犯了界限。
调整:1、我再次挂断并给她发了一条比较严肃的信息告知我在监考
2、她终于不再打了,发了一个委屈的表情。
3、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对这种连环夺命call特别愤怒,也想想自己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缓解这种情况,就是以后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及时跟对方说明事情的重要性,希望他们不要多次打扰。
事件3、去参加儿子的学校活动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
内心感受:感慨我是有多么地不够全面了解到孩子
内心需求:希望自己可以多一些这种机会来走入孩子们的内心,去真正地理解他们
调整:1、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之前我都是封闭起自己,从不愿意露面。
2、找到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们直面面对
3、跟老师沟通过,要去学校讲一堂课,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正面接触孩子的机会。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