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细雨绵绵,来湘维学校培训。
首先是开班仪式,宋主持介绍了到会嘉宾,同时对今天的培训进行了简单介绍。
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三次来湘维,第一次是去年的小学数学工作坊,第二次来听武红梅老师的心理课,第三次是今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坊。我校有14名班主任参加此次培训,一天下来,感触颇多,索性按照一天的流程来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课:田老师的班会课《感谢有你》
三个点来分享这堂课——听课笔记、评课优点、改进建议。
听课笔记:
一、破冰阶段
诗歌朗诵《游子吟》
1.诗中有何感悟?
2.日常中你会如何感恩母亲?
3.小结。
二、转换阶段
1.视频《我的爸爸是个骗子》
问:孩子觉得爸爸是个骗子,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给他更多的爱)
2.故事《一杯牛奶》
问: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三、工作阶段
电台节目《感恩的心——命运选择》
问: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抽取命运纸牌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1)地震中失去双亲,孤苦无依。
(2)贫困山区的学生,母亲体弱多病,家里交不起学费。(感谢国家、政府和党)
(3)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保送清华大学。互换身份,你愿意吗?(感谢自己)
(4)以前家里很富有,因为一次投资失败家道中落,暂时很失败。(感谢挫折)
2.故事《藏羚羊下跪》(动物间的爱)
小结:感恩的方式(洗碗、做饭……)
四、结束阶段
1.你是否了解你的爸爸妈妈?
2.介绍“爱的五种语言”。
3.写一张感恩卡,5个人,感恩原因。
评课优点:
1.环节设计层次分明,递进有序。例如感恩父母、感恩陌生人、感恩自己、感恩国家、社会……
2.四阶段流程十分清晰,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视频、故事、主播等;
3.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对错的价值判断,善于倾听,重于引导。
改进建议:
1.心理课的评价标准——“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交流。”因此,整体上来说,这堂课的口头交流太少了,更多的是书面作业,书面检测,缺少活动体验。
2.关于学生的活动体验的切入点。
情境:电台节目《命运选择》学生体验的面太窄了,只有四个人,下面的孩子有点尴尬。
建议:如果我来做,我会分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情境,每个人都去体验,最后分享。
第二课:杨老师的队会课——《面对挫折我不怕》
听课的时候十分惊艳,惊艳于杨老师的温文尔雅,柔声细语,惊艳于队会课环节设计清晰流畅,惊艳于学生综合素质高。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抓重点的话,在于队会形式的学习。
队会第一项——出旗仪式、唱队歌。在我们学校,全校周一集会升旗才会有出旗仪式,而在中队班会课上,有出旗仪式的,没有。
过程中,学生主持人的素质非常高。不光是流程设计,还有课堂生成,也就是学生主持时对于同学们的发言的评价,足以见得学生平日里扎实的功夫,确实是每天都在做的。了解到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夏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因为没有更换语文老师,加之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所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高。
培养学生对课题的思考能力。班会课,能够就主题进行前期准备——分析、查找资料、小组合作。
附加(听课笔记):
第三课:向明星老师——《班会课程设计与实施》
上面第三张图有书籍推荐。
听了向老师的课才感受到班队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果能在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而如果环境没有给予你基底,那就只有依靠自己。而改变是艰难的,人的惰性,会让你平庸。所以,去了解,去实践。
活动的形式十分多样化,作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静下心来学,多去思考形式的多样性,训练主持人,丰富队会活动的仪式,学生找名人故事。
活动的评价,学生的表现效果也是老师需要评价的,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辐射到他身边能够影响到的人。
第四课:黄玲玲《看见》
见学生,见自己。
有这样一个笑话。人做坏事,要下十八层地狱。A做了坏事下了十八层地狱,有一天,他突然听到脚底下穿来了阵阵哭声,他很好奇,心里想,十八层地狱难道不是最底层吗?为什么下面还会有人?于是他问:“你是谁啊,你在哪里?”下面的人回答:“我是某某某,我在十九层地狱。”A很疑惑,问:“不是总共就十八层地狱吗?为什么你在十九层,你是犯了什么错呢?”下面的人答:“因为我没有教好我的学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要上牌位的,因此,老师肩负重任。学生不是产品,是一个人,所以老师要用心去培育她。要教好学生,就需要先做好自己,做到了自己,孩子就有榜样可循。
十年前是我,十年后是我,子女是我,为母是我,众多角色,哪一个是我?答案是:“都是我。”对人事不满意,对生活不满,来自于哪里?
众多原因,究其根源,人处于世间,对于生活的不满意,来自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的什么?来自于父亲、母亲与我们的相处模式,而你的母亲,她的戾气,又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她的原生家庭,如此循环。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打破自己的原生家庭,自我改变。
1.看见自己,改变自己,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爱自己。不满意自己的背后是自卑,自卑的同时,看不起自己的人是绝对看不起他人的。爱自己,黄玲玲老师学了三年,实践了五年,学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拯救母亲,教会母亲做女人。所以,对照到我们自身呢?自己没有阳光,如何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身上?
我们要找爱,若原生家庭充满爱意,那当然很好,如果从原生家庭找不到爱,就要开拓圈子,去身边其他人那里找爱。当你找别人要爱的时候,你要大胆一点儿,这并非自下而上的一种乞求,也并非是他的施舍和勉强,不要怕麻烦,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因为你让他们知道了,他对你来说如此重要。
要拥有超越自卑的力量。
不敢去要爱,不敢表达爱,是我们的常态——害怕被拒绝。爱的内容如此丰富,可是我们日常中,敢于去“要爱”吗?
案例1:丈夫开车被超车的时候总是爱生气,喜欢骂人发脾气,一开始黄老师是默不作声,让他去发泄,后面突然觉察到,其实这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呀。所以黄老师后来都在丈夫还没有骂人之前,把丈夫要骂的话都说了。“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素质呀,竟然敢挡我夫君大人的路,真是不长眼。”丈夫就哈哈哈哈哈笑个不停,然后便没有了怒意。替他表达。
案例2:老师,明天美术课要带什么呀?第一反应是责怪,开学一个月了,竟然不知道美术课要带什么。可是转念一想,这其实就是孩子想要亲近你,她想要和你多沟通多交流。她这就是在你身上找爱啊。
日常中,多少次伤害了他们,多少次拒绝了与她们亲近。少了一份敏感,一颗觉察之心
2.爱自己,就是要接受自己。
电影《嗝隔老师》中,因为老师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所以她更能接受和包容学生的缺陷,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接纳孩子的一切。我们怎么才能接受自己,首先要做真实的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有时候不修边幅,有时候工作好强,有时候懒,敢于表达自己的不足,自己不会,请人(孩子、学生)帮自己。
“看孩子,多看优点,缺点有没有?没有。如果有缺点,那就是老师没有教好。”这是黄老师的原话。
大意就是,要学会在平凡的事情中找优点。缺点有,但我们要以表扬促进步,让孩子去思考,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培养荣辱感。
有规划,有延伸。一开始找不到优点,可以夸他给同桌让位子进座位(别笑,要一本正经地夸),找教室里的好人好事。紧接着,公交车上让座,邻居家奶奶忘记带钥匙了,陪她一起等家人回来开门等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接下来,夸她拥有“经常夸奖别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等”的好品质。最后,21天养成,不断巩固。
3.放下抱怨和批判。抱怨是来源于自己的不满。
我爱我的孩子,我更爱我的教育事业。透过看见,愿大家看见了孩子,也看见了自己。
钟爱每一份善意与光明。
心藏万象,则“我的世界大于这世界”。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