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

有人说“三代打拼,怎能输你十年寒窗”,也有人说“十年寒窗苦,终有出头日”。这是高考政策恢复以来、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更新至此的最新写照。

今年两会唐校长发表了一段很精彩的评论,教育,就是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那么面对已经健全的九年义务教育,分析现有的矛盾不均衡尤其是家庭在教育中对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农村人与城里人到底有哪些差距呢?我们又该怎么弥补呢?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到底与城里人差在哪儿了?

教育就像是乘坐阶段性的列车,在这里我分为上车前、上车后、在车里、下车前、下车后这5个阶段。

一、上车前

农村的孩子,基本上在高考以前,手里能看到的关于思维、意志力提升的书很有限,即使看到了也会感觉离自己很远,或者假装自己很懂,比如我。因为并没有很多的孩子用心去想思维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人主动主动跟他说思维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上车前可能就带的东西不够。


再者,城里幼儿园的孩子培养的大部分是学习兴趣,而村里的幼儿园(学前班)上来就灌输什么是1+1=2,可能你要说了,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我想,可能还真不是。

二、上车后

教育的列车刚开始启动,你会发现,有的车在你家孩子前面,而也有的孩子在你家孩子身后很远很远。除了有学校教育能力差距以外,我想还有见识多少、性格差异(天资聪慧的除外)。

———————————后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