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读完了许久,却感觉刚刚读过。书中的思想常常在脑海萦绕,历久而弥新。有些书,时不时让你再度捧起它,二读,三读……
初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是在一年之前 。就像一些读者的说的,“只是平静的叙述,为什么我的眼泪擦不干?”从清华大学的管理硕士到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从即将被提拔重用到一纸辞书,投身做公益,让外人无不感到意外和震惊,但又是情理之中。任职后,从上下压力,诱发的抑郁症,到举报信、威胁电话,以至无端报复,陈行甲一直听从内心的召唤,谨遵母亲的教诲,做一个勤奋、干净的人。这一股清流,是不能为周围的污浊所容忍的 。
正如作者所说,做公益,只是换种方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墙上的标语和口号,陈行甲一直用生命践行。
这本书,许多文字值得被记录。
在文字共和国里,我们需要诚实。首先是要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诚实。写作不是一个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在文字里找到安顿自己的所在,能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算是找到了写作对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能发表、能出名、能挣钱而书写。其次是对写作这项事业诚实。心里有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去书写一个个灵魂,写他们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写那些勇气、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真正的写作,不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一种召唤。
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过我们的,人的真正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遗忘于死亡的关系。当我们不再试图去记得自己过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书写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之为我的理由。当你不再和自己对话,不再不断的理解自己,不断和自己周旋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被时间流驱使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你就没有了。
时代给我们那一代人最大的馈赠,就是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草根。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富二代”“官二代”之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理想,即使人生起点低到尘埃,也可以怀着“到中流击水”改变社会的梦想;也可以保持不妥协的少年气,和生活近身肉搏;也可以不富贵,但是要高贵,不因为生活的苦难,把我们变成苟且的人,坚持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些东西。所以,我们那一代人最终留给后人的体会,将是我们不急着油腻,不急着摆出一副老子有钱的样子,不急着踩着万骨枯而功成的那个将,不急着成为成功后自己都不会喜欢的那个样子。
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有一阵春风拂过就出土了。
“我终将归来,带回我在路上看到的一切。我愿做你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我要忠实地记录下我的见闻,不论那是美好或是丑恶。我要告诉你们世界的真相,不论你们爱不爱听。我不会带回永生之道,只会带回众生的哭、笑,还有呐喊。”陈行甲引用《西游日记》的话讲述书写和记录的意义。
陈行甲的儿子阿鱼,为父亲的书写跋。
你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同意义的根基。是这种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
陈行甲的同学肖立这样评价他: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