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59433626
内容简介:
一扇忘关的小门,颠覆了拜占庭帝国千年文明;
一秒钟的犹豫,葬送了拿破仑的伟大事业;
一个大胆的设想,缩短了两个大洲的距离;
一辆封闭的列车,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可能就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在这种时刻,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太迟的决定,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它们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作者简介 :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传记作家。20世纪初,茨威格曾是欧洲尤受欢迎、被翻译次数尤多的作家,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人类群星闪耀时》出版当年(1927)就成为欧洲所有学校的规定读物。
茨威格生于奥地利犹太富商家庭,曾在德国求学,日后周游世界,与弗洛伊德、罗曼·罗兰、高尔基等人相交甚笃。茨威格是和平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他关注的并非某一地域或群体,而是整个人类的灵魂和命运。
二战时期,茨威格因反战被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美国、巴西,作品在德语国家被禁。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与妻子在巴西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在遗书里写道:“我的母语世界已经沉沦,我的精神家园欧洲亦已自取灭亡。”
译者
梁锡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歌德、尼采、卡夫卡、茨威格等德语作家作品有深入研究。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打开b站搜索《弥赛亚!》,第一个视频点开,弹幕齐刷刷“人类群星闪耀时!”; 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马赛曲》,同样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映入眼帘。 之后我会从《极简欧洲史》开始第一次认真了解欧洲而非单纯囿于中国史。 如果说书中所写的拜占庭、韩德尔、斯科特…这些或伟大或因一个决定而无法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从而难以感同身受这些伟大,但倘若有人因为在b站看《弥赛亚》或在网易云音乐上听马赛曲,因为对“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刷屏感到好奇去看了这本书的话,那么我想,这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我想我不再觉得打卡是一件单纯炫耀的事情了,这像是历史唯物主义里的人民群众,充满着分享与认同,我会为每一个看到《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瞬间而激动!
# 《人类群星闪耀时》启发我们的,绝不是鞭策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影响历史进程,这样才算成功,才算实现社会价值,而是通过一个个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该怎样做,该让自己的人生践行怎样的过程。
# 《人类群星闪耀时》启发我们的,绝不是鞭策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影响历史进程,这样才算成功,才算实现社会价值,而是通过一个个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该怎样做,该让自己的人生践行怎样的过程。打开b站搜索《弥赛亚!》,第一个视频点开,弹幕齐刷刷“人类群星闪耀时!”; 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马赛曲》,同样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映入眼帘。 之后我会从《极简欧洲史》开始第一次认真了解欧洲而非单纯囿于中国史。 如果说书中所写的拜占庭、韩德尔、斯科特…这些或伟大或因一个决定而无法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从而难以感同身受这些伟大,但倘若有人因为在b站看《弥赛亚》或在网易云音乐上听马赛曲,因为对“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刷屏感到好奇去看了这本书的话,那么我想,这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我想我不再觉得打卡是一件单纯炫耀的事情了,这像是历史唯物主义里的人民群众,充满着分享与认同,我会为每一个看到《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瞬间而激动!
# 中译本不计其数,我读的这版文笔稍显平淡(傅雷或彭淮栋当能译出应有的气势),但值得推荐。译者是上外德语教师,翻译尽心尽责,“信”和“达”都没问题;译者为每一章加的导言其实有用;译者脚注繁杂,虽大多数对我无用,还是心领了。作为传记,此书估计争议较大,但作为文学,此书相当值得读。个人最喜欢君士坦丁堡陷落那一章,写得真是惊心动魄。此书中译标题极具误导性(不是此版的责任)。
# 我是在郊区一间寒冷的小屋子里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然后,我丢开书,来到暮色将至的阳台,我感到那种似乎已经消逝的东西--年轻的激情又在我这日益衰老与疲惫的灵魂里颤动。
贰:
在京津城际火车的途中,我百无聊赖的拿起那本铁路杂志消磨时间。
忽然,一行文字跃入我的眼帘--
失败比更加值得歌颂。
以塞亚伯林
这是我这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在这次无聊的旅行中唯一的收获。
啊,壮烈的毁灭,伟大的失败!
我是在郊区一间寒冷的小屋子里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然后,我丢开书,来到暮色将至的阳台,我感到那种似乎已经消逝的东西--年轻的激情又在我这日益衰老与疲惫的灵魂里颤动。
原来在那些和这个落日没有什么两样的往昔中,曾经有那样一些伟大的灵魂在用他们的生命谱写历史,而那永远改变了历史的人和他们的伟业也是在默默的,无人问津的孤独中上演的。
谁会想到那个昨天还在瑞士鞋匠家里居住的小个子俄国男人会摧毁了一个最强大的专制帝国,那个藏在行李箱中躲避债务的西班牙男人是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拿破仑的命运居然掌握在一个庸人的手中,谁知道要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韩得尔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看到了什么,那个发现了加州金矿的瑞士男人最后一贫如洗,假如74岁歌德不遇到19岁的少女,怎么会写就这样的诗歌--
我们纯洁的胸中有一股热情的冲动,
出于感激,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献给一个更高贵,更纯洁的陌生人,
向那难以称呼的人揭开自己的秘密,
我们把它称为,虔诚---当我站在她的面前,
我觉得自己享受到了这种极乐的顶点。
实际上本书写就的,都是失败者,或者生前身后孤独凄凉的人,即便是拿破仑这样的英雄,选取的也是他命运中最悲剧性的一刻,列宁假如被一辆奔驰的马车在大街上轧死,他只会作为一个孤独的流亡者乌里扬诺夫被葬在异国的荒郊,当84岁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车站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圣徒。
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西方精神从我还是一个逃学站在书店和图书馆里就深深的吸引着我?
一个13岁的少年是看不懂竖版《安娜卡列尼娜》的,一个20世纪90中国偏远小城市的女孩怎么会了解法国大革命?
我承认我16岁的时候读了《白痴》,可是不知道除了震惊以外还有什么?
但是冥冥中,我感到自己的灵魂是爱着那种书里散发的神秘的思想,那里面有种神奇的力量,使我从那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西方思想的倾慕者,我自己认为除了李长吉的诗歌,我在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如此的感动过。
罗素说过,西方思想的三个来源是犹太教伦理,希腊的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罗马的法律。
我想在这三种文明中,我都嗅到了一种年轻的不断探索,不断追问,不断挑战的气息,一种罗马战士,希腊酒神,基督殉道的混合,那是一种强烈的生命和意志的肯定,是热血和激情造就的属于年轻人的美丽,是为真理和自由抗争的精神,总之,是热血和信仰筑就的丰碑,尽管也有着年轻人的残忍,冲动,天真,甚至罪恶,但是他毕竟是真诚的,无所畏惧的,一种阳刚之情。
假如没有这种只有年轻人才具备的勇气,冒险和斗争精神,假如没有那种追求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的执卓,假如没有年轻人的愤怒,怀疑,反叛,就没有一次次壮丽的历史瞬间和伟大的史诗,也没有我们迄今为止所拥有的一切进步。
既然是年轻人,就不会安于现状,服从权威,他要探索世界和人性,追求真理为自己的信念献身。他注定要做一颗流浪的星星,甚至是流星,总之,他要求最大限度的挥洒热情,体验生命,责问天意。马克斯伟伯说,基督教是流浪的工人,印度教是世俗的巫师,儒教是世俗的官僚。流浪,这就是西方精神的真谛。他永不满足,永远在世界和宇宙中流浪,这就是他们珍视的--自由。自由就是孤独的,寂寞的,但又是最强烈的体验宇宙和生命的唯一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在独自一人的时刻才能够认清自己接近上帝。即便印度人也有在老年的时候离开世俗独自去修行的传统,一个人怎么能长久的不面对自己的灵魂,而只是拘泥于现世的事物呢!人在现实和人群中是很难不丢失灵魂的。
我想我们中国人是太热爱这个现世了,愿意为此延长老年而放弃青年。实际上,一个人活的长还是活的好,是个难题。完全的以年轻人的热情和信念去体验人生难免受到挫折,甚至失去生命,但是毕竟你看到了这个世界,你生活过,你爱过,你感受过,但是要明哲保身就意味着放弃一切精神和肉体上的冒险,有时候是罪恶--这是体验生命的代价之一。就要犯错误,会遭到失败---即使拿破仑这个征服了欧洲的年轻人也要忍受普罗米修司式的悲惨结局。
但是,谁都会死,最后都要死。
当列宁踏上那飞奔的火车,当斯科特在向南极进发,他们都不知道命运下一幕是什么,是死亡还是荣耀?
生命的全部秘密就再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那些年轻人,那些勇于冒险,不畏惧失败的人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不可测度的上天,管他以后,我要在这一秒钟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
害怕死亡,害怕失败,我们都会害怕,因为失败就是死亡的另外一种形式。
可是历史的荣耀毕竟只属于那些敢于用失败和生命做赌注的人--人生就是赌博。
即使他们暂时失败了,身后凄惨,但是比起那些永远在热炕头吸烟的,首着富贵温柔乡安于现状的人,他们毕竟有过丰富多采的人生,有回忆,有热泪。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人的,他们的用自己的生命书写历史,创造历史,历史是一切时代和民族的最伟大的冒险家和疯子,傻子创造的,不是那个在街角卖杂货的小贩。
你知道,我是个懒散的人,所以我才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关于这次远征,我能告诉你的,只是这要比舒服的待在家里要好多少!
这是在南极探险的路上冻死的斯科特的遗言,那时候他的妻子正要生小孩。
一切伟大的行动首先的没,不是策划,不是计算,不是反复权衡,而是相信自己的信念!即而行动,一切伟大的业绩都是这样创造的。没有人比这些人更知道生命的短促易于消逝和脆弱,所以要在历史的书卷上写下哪怕一行字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信你的信仰!
哪怕只有你自己相信--爱情,荣誉,真理,还有你所梦想的一切,
你要首先相信,所以那些伟大的人物开始都是人们眼里的疯子和梦呓者,谁会相信在美洲和欧洲之间能够铺设电缆,谁会相信有个地方真的到处是黄金,在大海的那一边有新大陆和新世界?谁会相信人真的会飞到天上去?
我们中国人恐怕自己都忘记了,一个叫做万虎的人,他为了飞到天上去把自己炸飞了,可是就是这个人被西方人尊敬着,而在我们浩如烟海,只充斥着循环的宫廷阴谋和一场场大同小异的动乱的历史书中却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他不是玄奘和鉴真,为了宗教冒险--其实他们也是热烈的真理追求者,布道者,
万虎只为了能象鸟一样飞,把自己绑在鞭炮上炸成碎片,这是我们历史上最浪漫最壮丽的失败的者,比一切所谓的忠臣故事都可爱,因为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没有为道德伦理和君主而死,是为自己的浪漫信仰而死的人。是为了象鸟一样在天上飞翔,一种自由的渴望,我们的民族多么需要这样的人啊!
天黑了,我看着没有星星的夜空,我希望那
叁:
这本书我读了N遍,无一例外地激动N次。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不象他的小说,有一段温暖的情感发酵过程,倒象是在三伏天劈头盖脑、酣畅淋漓地把一桶清凉的井水倒在汗流夹背的身上,那叫一个爽!
如果说一个人在读完此书,没有被感动得至少起一次鸡皮疙瘩,我是不信的。人类存在和进步的意义被茨威格用笔在群星闪耀之时反复颂扬。得此文字,我辈甚幸!
当勇敢、顽强、敬畏、牺牲、求索这些精神在当下已经不好意思被高声赞美时;当非男非女、插科打诨、娱乐至死、价值模糊慢慢成为我们离不了的”时尚“时,是茨威格笔下的斯科特、尼采、列宁、巴尔沃亚、亨德尔这些群星刺痛了我们慵懒的眼睛 — 看,人应该是这样活的!
后悔没有在上中学时读到这样的文字。但我想我的下一辈不会错过了。
另外:言实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我觉得最好,从版面来说,看起来最舒服。从翻译来说,要好过广西师大及其他出版社的翻译:文字更有激情,也更有回味。如记述尼采的副标题,其他版本译为“拷问苍天”、“探索宇宙之谜”等,而此书译为“奔向宇宙之颠!”尼采狂人的思想之力和强烈的动感死死地抓住了我。
肆:
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看似鲜花尽放实则极度平庸。拿我从事的能源行业为例,核能理论内核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爱因斯坦解释殆尽,核能之后人类世界未再有革新的能源进步,到现在还吃着化石能源的老本儿。新世纪转瞬已15年,但抛开移动互联网和苹果公司偶尔的惊喜,科技界简直乏善可陈。精神世界里,理想主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集体消失,让位于功利的车水马龙。在信仰荒芜的年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心灵鸡汤,在鸡汤中理解生而为人类这一物种在漫长的地球史中的荣光,去触碰历史这一“上帝神秘作坊”中的人性星光璀璨,照亮平庸时代的漫漫长夜。
本书就是这么一碗强力心灵鸡汤,作者为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为我国读者熟知的作品是徐静蕾导演由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又名“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副标题——“十二幅历史袖珍画”,作者用如椽的巨笔描绘了12个人类历史上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如:歌德、列宁、托尔斯泰,也有籍籍无名的小角色;有扼住命运喉咙的成功者,也有被历史滚滚车轮碾压而过的大撸瑟,有誓不言弃对梦想的坚持,也有瞻前顾后的人性懦弱;但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通点,它们都集中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却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于全人类的命运,绚烂如夏花绽放。
在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坚不可摧的城墙上一扇被遗忘的小门决定了东罗马帝国的沦陷;滑铁卢战役里,格鲁希元帅的一时犹豫不决断送了天才拿破仑的宏图大志;美国人菲尔德忠于梦想最终成功铺设横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报电缆,人类的创造力和毅力战胜了时空;人类南极争夺战中,英国探险队员奥恣上尉拒绝成为同伴的负担,他说:“我出去走走,也许在外面待一会儿”,他独自走出了宿营地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那样迎接死亡;八十三岁的作家托尔斯泰直面自己内心的软弱和恐惧,毅然选择出走家庭去追随灵魂的信仰;某个平淡的午夜上帝选择握住了业余音乐爱好者鲁日上尉之手撰写了不朽的马赛曲。
作者说“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按我国奉行“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必然性”的唯物史观,此书的史观无疑有极大的谬误,但如情感导师张嘉佳所言:“死亡是一个人的历史,历史是一群人的死亡”,人类群体的历史与个体的一生其实无本质区别,既然选择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就没必要相信终归要尽归黄土的人生必然,主动接管自己人生的权杖坦然面对生命所有的偶然才是。时刻准备站在时代和自己人生变迁的风口浪尖上,这才是生而为人,而不是循规蹈矩地繁殖吧生命短促啊。
日常生活很平淡,读书可以接触到另一个世界,在一个个瞬间超越了平凡的生活。这样一本来自上世纪的小书,在深圳阴湿的雨天中读完让人想逆流而上,对抗熵增的熙熙攘攘。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