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以“儿时的味道”为题的征文比赛,遂写下此文,以表对学生时代的怀念。
征文比赛没有后续的进展,那就不如把文字放这儿吧。
——中午想吃点什么?
——做个香干炒肉吧!
——好!
农家猪肉切丝,湖南椒切片,香芹切寸断,香干切薄片,拍蒜。
放油,湖南椒、拍蒜下锅煸炒出蒜香,锅里留一半位置,待猪肉下锅炒至半熟,放入香芹、香干,加盐、料酒、味极鲜、鸡精,出锅。
——还是这一碗香干炒肉最美味!
上次去长沙,与闺蜜小聚,中午活动了一下久不曾下厨的双手,闺蜜的保留菜单依然是香干炒肉,最是一碗香干炒肉读懂我俩的“孽缘”。
对香干的喜爱源于对土豆的忠诚。
也不知道听谁提过这么一个说法:喜欢吃香干的人,一般都喜欢吃土豆。
不怎挑食的我,其实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必然联系,后来吃着吃着,从不挑食到轻挑食,慢慢发现,也就是那一碗香干炒肉才能给我独特的满足感。
香干,不能是卤煮豆腐干,只能是约0.5cm厚度的烟干,其它的,管你是满口香的攸县香干,还是别的什么天下第一香干,那都不算。
也甭跟我提什么“烟干吃了不健康”的话题。我都那么大了,还管我吃不吃香干!
你懂什么咯,我们吃的那叫一个情怀,士为知己者死,谁还规定我不能为情怀一年不健康个几次了?!
小时候就想吃香干,家里人一句“不健康”给怼了回去,终不得愿。
偶尔可以吃一次香干炒肉,是在高中时期了。
高中就读的学校是省重点,一个月放一次假,生活费预存在生活卡里。三层的食堂,一层窗口十几个,排排站,恰逢哪天正好排在有香干炒肉的一队,那真是踩了狗屎运,比早餐能吃到一份热乎乎的蛋炒饭还高兴。
只是高中的大锅饭,美味自然比不上家常小炒,香干也不是最中意的烟干,一般都是用的卤香干,凑合着也能解解馋吧。
后来上了大学,去到一个口味与“原产地”不一样的城市,需要适应有花椒的咸麻风味,最开始我们都是拒绝的!
偶然看到师哥师姐在小窗口排队,一碗碗热喷喷的小炒出锅,“X号,你的小炒茄子好了!”“X,香干炒肉打包一份好了!”……
那儿是炒菜啊!传说中的食堂小炒啊!那儿可以炒我中意的香干炒肉啊!
一碗梦想中的香干炒肉,终得在长大之后得以圆满,那种满足感,你知道有多美妙吗?!
大学交朋友,交的多是室友、同学、校友,能够吃到一块去,是最基本的条件。
我很庆幸,我的闺蜜,与我一起走过大学四年的室友,是来自于香干炒肉的坚定情缘。
我们一起在食堂小炒窗口等着那一碗香干炒肉出锅,香干、肉丝、青红椒是必备的原材料,随着季节的更替,也会加入洋葱、香芹、白菜梗、大蒜叶等配料。
印象中一份小炒香干炒肉也就十来块钱,可那时候的我们,生活费几百块一个月,也不懂什么去校外兼职,没什么其它收入。一个小炒中午吃不完,还剩点儿就留到晚上再去食堂打个白饭,加一个青菜,又是一顿。
那时候没什么烦恼,能偶尔吃到一顿小炒的香干炒肉,算是小节日给自己的犒劳。
后来到了大三大四,身上有了一点闲钱的时候,慢慢去开拓校园外的“吃货天堂”。
侧门外的一家煲仔饭、一家小炒店最是学生们的钟爱,我跟小闺蜜点的最多的依然是香干炒肉,价格实惠,跟食堂小炒差不多的价钱,味道自然比食堂的小炒要好。
去学校外面吃饭就是好,还能趁着吃饭到校外“放放风”,顺路带个西瓜、瓜子、烧仙草回宿舍,没课的晚上一圈人磕着瓜子煲剧,那时候韩剧成风,《宫》《他们生活的世界》《拜托小姐》《成均馆绯闻》《妇产科女医生》《圣诞节会下雪吗?》……
那段日子是最开心的吧,那么多人还能聚在一起,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向往我们毕业工作之后的生活。
后来大学毕业,大家各奔东西,偶尔小聚,能聊到的话题也是一起追的剧,一起去侧门两家人气火爆的店吃的饭。
偶有返校的同学,也不忘去两家店替大家吃一顿小炒,香干炒肉,是我们很多人的保留菜单的。
工作了之后,想做饭的时候最先冒出来的菜单是香干炒肉,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还是香干炒肉,一碗香干炒肉最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