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在复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才发现,2018年我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笔记,再去回顾的时候,记不起来当时是怎么想的了,我就没有把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而这新来的2019年开年,我又给自己定下年度读书flag:读一百本书。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讨论读书的心得的时候,他给自己立下的年度读书目标是精读50本,而我给我自己立下的读书目标是读完100本。
当时我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别人用的精读,我用的泛读,收获能相同吗?然而,再回顾我2018年读的那一百本书,发现大多都忘记了的时候,才知道,我这个目标定得并不太好。
我昨天复习了我2018年的读书笔记,是的,我读了接近一百本书。这一百本书中,只有少数几本是我精读的,读了四天以上的,并且写了自己的思考。
然而,很多书都是多读了两三天就把它读完了,基本上每天一小时,三个小时之内就把它读完了,所写的读书笔记也充其量就是摘抄的书中的内容,原封不动。而且又没有附带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我读了接近一百本书,感觉好像记不起来了,翻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那些笔记全部是摘抄的书上的内容,并且,我自己再去思考那些句子,感觉已经想不起来什么东西了。
再回想起读书时,我第一次看到书上的句子,感觉眼前一亮,恍然大悟,认知被刷新,当时就受到了启发。可是我并没有把那个启发把它写下来,转换成思考的文字,只是简简单单的把书上的文字抄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慢慢在我的脑海中丢失了,再也找不回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了。
当时我就没有把恍然大悟的那种启发记下来,我现在才明白我丢失了多少东西。我只是做了一个笔记而已,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得到,想起我的云笔记里面的那么多干涩的不带思考的摘抄笔记静静的躺着,就想起我浪费了多少的时间啊!顿时感觉痛心疾首。
这样的读书读了就忘,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陷入的读书的大误区。
那么既然知道了我自己陷入了那个读书误区,那我就要把它改正了,从读一百本书,改成精读50本,也就是说,基本上一周精读一本书,把原来三天就读完一本书的那种程度,改成七天读完一本书,并且,写下笔记与思考,笔记只是一个书上的摘抄而已,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笔记更加精确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读书思考笔记。如果读书笔记只有从书上摘抄过来的那些文字,那么是干巴巴的一串文字而已,加上了自己的思考,那才是真正鲜活的笔记。
我要把那些让我恍然大悟,眼前一亮的文字,记录下来,并且描述我当时是怎么恍然大悟的,写下自己的思考,以便于我日后再来追溯。
你们呢,你们有没有掉过这样的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