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知之
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译文:
一直以来我都是独自一人在外游历,忍受着孤单寂寞。
因为共同参与了国家政事,经常和你在一起就彼此亲近了起来。
而今因为战乱我们又要分开。
战乱的边境条件艰苦,原本居住此地的人都想要离开这里去往安稳的地域。
现在生活中缺少了你,更是觉得孤苦无依。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安稳的生活,我只能独自在北方漂泊。
在这个初秋之时我们在郊外分别的。
边境战乱的消息从远方传来,让大家都感到心寒。
我在外奔波了很多地方,现在已经快五十岁了。
但也没有人能理解我心中的苦闷,只能在酒席上故作洒脱的歌唱。
我弹着琴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听见了的宾客都泪流不止。
我以这首歌为你送别,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弹奏这样的歌曲了。
赏析:
这首诗是离别诗的形态,但内容却有点诀别诗的意味。有不舍更有决心,文中作者明显把陈子昂引为至交,他很清楚自己再也不会有机会遇见这样的伙伴了。
“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惸惸(qióng)”:孤单无依貌。
首联是以一种自我披露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脆弱: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的孤单,总是一个人在外行走。
很经典的起手写作方式,让人很容易的想知道后面会诉说点什么。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以此”:因此。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同衾(qīn)”:谓共被而寝。比喻亲近。
第二联应题了,这首诗说是送给陈子昂的。现在就带出了陈子昂对作者的重要性:我因为为帝王服务。出于公事的原因接触到了你,和你越来越亲近。
在这里是可以看出从政的人说话是多么的谨慎,“我”一直是孤独的,接触到“你”是因为公事,彼此亲近起来大概率也是因为公事。在合作的愉快时是战友,如果立场不同了,那两人也不过是熟悉彼此风格的同事。
这两联交代了作者和陈子昂亲近的原因。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 三河 ,即今河南省洛阳市黄河南北一带。
“二庭”:两个王庭。
现在我们已经分别了,大家在三河之间。彼此在两个争斗的阵营间努力争取存活。
这一联的信息很模糊,但可以看见作者和陈子昂已经分别了,他们在有战乱的地方生活着。也许还都担任着很重要的工作才会用“深”字。但此处不知道是彼此立场相悖还是仅仅是因为距离遥远而担心对方才感叹“征战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此处是指代有战乱的地方。
“胡雁”:雁。雁来自北方胡地,故称。
这一句是典型的以景写情。在战乱的地方生活艰难,连原本居住在这里的大雁都急着飞往南方。
我国历史一直动乱都会说是外族带来的,所以“胡”在此处是指代引发战乱的地域。“夜雨霜”则是说环境艰难,古代的寒冷是难以抵御的,普通平民最珍贵的就是食物和御寒的衣物。在“夜雨霜”的情况下就意味着寒冷和饥饿。所以即使是“胡天”的大雁都想要前去南方。
当然此处也可能暗藏着作者也想离开当下这个战乱之地的意思。且知道二人都被卷入了战乱之地。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
“节物”:作为;行事。
看着身边的一切才意识到现在又回到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了,自己亲近的人也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地方。
在命运难飘摇难以把控时会希望心灵有所依托,这时格外怀念的是曾经在一起的伙伴和那些安全的环境。作者此刻感到分外孤单。即使想要回去也许也找不到曾经的温暖了。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蓬飘”:飞蓬飘荡,以喻人之流徙无定。
回到温暖南方的机会越来越渺茫,我只能在北方挣扎求存。
这里的“南归”呼应前文的“胡雁晨南翔”作者想要回到曾经和陈子昂亲密共事的时期。但那些快乐的时光似乎已经是遥远到难以接近的存在了,只有北方的战乱在还继续。作者此时在调整自己的心绪,他需要对那些美好的曾经有一个好的告别。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
此时作者回起现在分别的场景:在初秋七月的时候,两人在郊外送别。
这里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当下的这场告别中。秋季的离别,可能是收获的喜悦,也许是凄凉的漂泊。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画角等音乐声音。此处隐喻指边境警报。
“梢梢”: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对于离别的主观意识就带出来了:分别时有风从海上吹来带走了树木上的叶片,边地战乱的信息也随着树叶的掉落声传来。
这两联也很有中式美感:这场在初秋的分别带来的就是凉意,树叶就被风吹落了。而树叶掉落的声音和书页翻动的声音是类似的。边关的战报也在这时送达,作者以“边声响梢梢”把这两件事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那这场分别就极具悲壮色彩。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勤役”:指行役。谓因公务跋涉在外。
作者为了工作一直在外奔波,跑过了很长很长的路,现在已经快五十岁了。
此时的作者明显是疲倦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走过了太多太多的路途,现在已经老了、无力了。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到了这样的年纪,走了那么多地方却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只能在酒席上抚琴把自己积压的感情抒发出来。
这个疲倦的老人没有信任的伙伴,他内心的寂寞没有信奈的人可以诉说,只能在酒席上把它当做一种消遣弹奏出来。
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悲伤的时候,在无法承受某些感情时就需要用某些方式宣泄出来。此时的作者就准备把自己原本应该私密积压起的感情在众人前以琴音的方式演奏出来。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宾御”:宾客和驭手。
“潺(chán)湲(yuán)”:指流水。
这场弹奏应该是一场没有曲谱的即兴表演,演奏的并不连贯,中间因为作者需要思索怎么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停顿了很多次,即使如此也让在场听见了琴声的人而泪流不止。
作者这首曲子并不连贯。也许出于对感情的难以把控其中还多有中断。但依然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注意“宾御”一词,“宾,谓送别之人;御,御车者。”即使在宴席上没有拥有座席的下人也会因为听见这支曲子而受到感动。可见作者感情的充沛,琴技的高超。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竟此”:就到这里,到此为止。
“从兹”:犹从此。
我把这支曲子送给你(陈子昂),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弹奏这样的琴曲了。
这里是化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作者认为自己也无法再遇见一个如陈子昂一样理解自己的朋友了,也在难以经历这样深刻的感情,所以也无法再弹奏出这样打动人心的琴曲。
送别诗有很多,但这样直白表述自己感情的却很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在政治场上寻找到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