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指标
根据理解数据里的数据分类,指标分类:
1、用户数据指标
(1)新增用户:日新增用户数(可以按渠道维度拆解,从而判断渠道推广的效果)
(2)活跃用户:(活跃的定义:登录了app、打开公众号文章... 注意:统计活跃人数时,要去重,一个人只算一次)
日活跃用户数(DAU)、WAU、MAU、活跃率=活跃用户数/总用户数
(3)留存用户/流失用户:留存的定义(还关注、还打开app...)
留存率=第1天新增用户中第N天还使用产品的人数/第1天新增的人数
次日留存率(N=2)、第7日留存率(N=7)、第30日留存率(N=30)
Facebook的40-20-10法则:次日留存率为40%、第7日留存率为20%、第30日留存率10%,即表现好
2、行为数据指标
(1)PV(访问次数)
(2)UV(访问人数)
(3)转发率=转发用户数/总用户数
(4)转化率:与具体的业务有关
例如:店铺转化率=购买人数/总到店人数 广告转化率=点击人数/看到广告的人数
(5)k因子=平均每个用户向多少人发出邀请*接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
即一个用户带来多少新用户
3、产品数据指标
(1)总量:成交总额(GVM)、成交数量、访问时长
包括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等
(2)人均
人均付费(客单价/ARPU)=总收入/总用户数
付费用户人均付费(ARPPU)=总收入/付费人数
人均访问时长=总时长/总用户数
(3)付费
付费率=付费人数/总用户数
复购率=消费两次以上人数/付费人数
(4)产品
热销产品数、好评产品数、差评产品数
例如:豆瓣评分高的电影
(5)投资回报率(ROI)=利润/投资总额
例如:选择明星代言,用什么指标评估明星
4、与广告相关的推广付费指标
按推广渠道划分:
(1)展示位广告: 按展示次数付费(CPM) 即有多少人看到了指标
例如:app的开屏广告
(2)搜索广告 : 按点击次数付费(CPC)
例如: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面展示的广告、淘宝的直通车商家为某个关键词付费
(3)信息流广告: 按点击次数或投放的实际效果付费
按投放的实际效果付费分为按App下载次数收费(CPD)、按App的激活数付费(CPI)、按完成购买的用户数或销售额付费(CPS)
例如:刷抖音时突然出现的广告
一般如果推广一个新的产品要选择按App的下载数付费,当有一定的品牌积累后选择按点击次数或投放的实际效果付费
指标体系的搭建
选择指标时考虑:
(1)好的指标应该时比率
(2)北极星指标:核心指标
例如:instagram:照片分享率
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而MySpace:注册用户数)
喜马拉雅:用户收听时长
1、什么是?
一个指标不够解决问题,需要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梳理业务,把多个指标有系统的组织起来。
2、有什么用?(类似体检)
监控指标体系以了解业务运行情况;
拆解指标体系以发现业务问题的原因;
评估业务以改进业务。
3、如何建立?
(1)部门KPI:一级指标(可以是多个指标综合)
(2)了解业务运营情况:二级指标(即拆解一级指标)
(3)梳理业务流程:三级指标
4、通过报表监控指标,不断更新指标体系
注意事项: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每个指标要从三个方面确定统计口径:指标的含义、指标的定义、数据的来源和统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