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来是害怕独处的。以致于我们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里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安全感,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母亲,依赖家人,待到学龄我们学会与人交往,独处离我们便越来越远。
直到我们慢慢长大,开始有了心事,独处才被渐渐想起。有些事不愿意与父母说,有些事也不能和朋友说,我们只能在一个静静地夜晚,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选择跟自己说。
《大学》有言:“君子必慎其独也。”学会独处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是曾国藩的自箴名联,折射出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与人相交,不言功过是非与个人喜恶;个人独处,戒除轻狂、嫉妒、贪恋之念,养得自省、自律、宽容之心。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实为自律和慎独的最佳体现。
乐于独处,善于独处的人,大多数都是很有思想的人。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对独处有独到见解的大家。
他在《人生最美是清欢》里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清欢的境界呢?无疑,独处是最好的方法。
他在最后一部散文集《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的序言里写道:“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犹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和明亮,繁华而有致。”心灵的孤独,是清欢的缘由。独处方能体味到心空的喧闹。
他也曾在《以清净心看世界》里说:“茫茫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干扰。”这个小千世界就是我们独处的世界。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能与自己好好相处,才能感受自由自在、岁月静好。
独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一个人时,反而能安静而丰盛。一个人想要找到好的生活状态,并不依赖于他人的成全。安顿好自己,可以让我们找回内在的力量,全新拥抱生活。
独处是相对于相处而言的。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这也是婚姻里夫妻的相处之道。真正默契的婚姻是给彼此独处的时光。哪怕我们在客厅各自安静坐着不说话,也不会感到一点尴尬。
独处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你会在独处中慢慢学会自省,学会许多人生哲理。这些时光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帮得到你的,只有你自己去获得。总之,那些独处的时光,终究会让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