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erry
图片来源:TED
在2013年苏格兰爱丁堡的TED大会上,一名帅气的大叔做了一次非常有趣的演讲。
他叫汤姆.乌杰克(Tom Wujec),是一名企业咨询顾问,平常的工作就是去跟客户一起开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制定新计划等等。人家可不是光卖颜值喔,汤姆大叔使用的是一种在国外越来越普及的工作方式,这里先卖关子,往下看大家就明白了。
回到那场演讲,到底他讲什么呢?是关于他偶然从一个简单的设计作业中,找到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这个作业是要设计什么呢?很简单:画一幅图,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烤吐司(切片面包)的。
这个作业看起来挺无聊的,大家也就玩玩吧。没想到画出来的东西还挺像样的!
大部分人会把整个过程一步步的显示出来:先把面包切片,然后放进烤面包机,然后按下开关,经过几十秒后,香喷喷的吐司就会弹出来,抹上花生酱或果酱,吃得yummy yummy!
(对了,你们有人会把花生酱和果酱抹在同一片面包上吗?其实很好吃的!!!)
有些人会以人物为中心,火柴人画得好可爱。
像工程师们,就会把烤面包机的结构画出来。(看到这幅图,我就明白工程师的大脑结构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在视频中还有很多例子,有些例子还让人脑洞大开!
不管画得怎样,汤姆大叔想告诉我们一点:这些图通常由节点(Nodes)和链接(Links)组成。节点表达具体的内容,链接则告诉我们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它们一起组成系统模型,把我们脑袋中认为事情是怎么运作的想法呈现出来。
接着,汤姆大叔还做了另一个实验:任何人能记住任何一张图上的节点数量,大概在5-8个。这代表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以知道这个结果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对不对?
原来跟下一个实验有关。
汤姆大叔他们把烤面包的过程用一张一张的卡片记录下来,每张卡片上只有一个步骤。然后让受试者自由排列这些卡片。
先把它们打乱。。。。。
然后重新组合。。。。。
再理出顺序。
汤姆大叔发现,只要经过“动手”这个过程,受试者平均能记住的节点数量,立马提升到10个左右,因为我们可以不停去修正脑袋中的模型,而这个修正的过程会把记忆刻录的更深。
接着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好几个人在一起能记住多少个节点?
刚开始的时候会各做各的。。。。。
开始会有些混乱,东西挪来挪去,叠在一块。。。。。
慢慢他们开始理出一个逻辑。。。。。
最后,他们能记住多少个节点?
竟然大幅提升到16个左右!
这是为什么?除了挪动便签的过程会把记忆刻录得更深以外,这个模型一次一次的修正等如把每个人的观点慢慢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更优化的模型。
汤姆大叔接着问大家,如果把这个过程运用中你的工作上会怎样?比如说:画一幅组织愿景图、顾客体验图或者持续性发展图。画这些图的过程——包括一起挪动和重组中间的节点——是否也会让大家的印象更加深刻?因为这些图已经把所有人的观点融合在一块。
你可能以为画图顶多用来玩玩而已,怎么可以用在工作上?
其实,国外已经越来越流行一种叫做“集体可视化(Collective Visualization)"的工作方式。在以前的商业环境中,事情怎么做是可以参考以往经验的;可是,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一)可以简单重复的经验已经不足够应对未来的需要;二)没有人有绝对的答案。这个时候就要求团队可以快速把不同人的观点融合在一块,然后开始行动。
这里让我想起来前阵子看到营销鬼才塞斯.高丁(Seth Godin)的一个访问(链接在此),他在里面提到:
“如果我能明确告诉你今天我要你做什么,我永远可以找到一个比你便宜的把你替代!”
未来工作核心技能:
1. 不清晰的需求下操作
2. 批判式思考能力
3. 能够引发改变
扯远了。
所以,像“画图烤吐司”这种工作方式开始被重视,就是这个原因。
汤姆大叔跟客户们开会,几天下来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图,客户透过这样的可视化过程一步步达到共识。
(顺带一提,我和客户们也是这样干活的。能秀出来的不多,就这一个)
如果你去汤姆大叔的公司网站drawtoast.com,能看到很多帮助我们整理想法的图像化模型以及会议流程。朋友们可以去感受一下。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汤姆大叔在TED大会上的有趣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