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李健《十点半的地铁》

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温柔的风,终于能轻轻地静静地吹

身边的姑娘,胖胖的她,重重的靠着我睡

我没有推,我不忍心推,她看起来好累

矮下了身子,向后仰,我懒散地伸长了腿

对面的大叔,在鼾声之中张大了嘴

旁边的阿姨,左摇右晃,她睡得找不到北

身边的妹妹,和朋友谈谁,是是非非

我也疲倦了,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

悲伤的,难过的,在这里我没有力气去想

城市的夜,在头上,沉默经过它的心上

尽管它千疮百孔,仍在夜里笑得冷艳漂亮

……

一首李健 《十点半的地铁》,单曲循环了好几天,记忆也不断的被拉扯到曾今那些加班晚归,赶最后一班北京十号线地铁的沉默夜晚,我们这些异乡人在偌大的北京一路迷茫却一路寻梦的苦楚,好像被这首歌看见,继而有了些许安慰!

音乐诗人李健说真正的创作一定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语言,好的歌靠近你的心,贴近你的灵魂。歌手需要把别人心里的沉默出来,出别人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

因为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就像《十点半的地铁》这首歌,歌词没有多少华丽辞藻,却用最平凡的寥寥数语,聚焦一个场景,三三两两故事,就将城市里年轻人那种迷茫孤独无助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

那些你没说的,音乐替你说了,那些你想说却无法表达的,歌词替你写了,他的歌声里能看见你的脆弱,懂你假装的坚强;他能看见你的初心,懂你所有的不容易。

我们所有想要隐藏起来的、难以说出口但又渴望被理解的压抑,那一刻便得到了释放。

因为被看见,是治愈自己的开始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分享过一个经历,他曾和一位老师合作一个家庭案例,一个孩子在咨询室大发脾气,把东西扔了一地,他的父母忍不住上去规劝,他也忍不住想要帮忙,而那位老师则示意他静观其变。

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失控,很快达到顶峰,拿起玻璃杯顺势就要往地上砸,他在旁边看得心惊肉跳。

然而,并没有听到声响,孩子轻轻放回了玻璃杯,喘着粗气对大家说着:对不起。

他开始擦汗,整理自己头发、衣服,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放回原处。

这时候,大家才看到他扔的全是摔不坏的东西。

在大家眼里,一个如此失去控制的孩子,必须他人帮忙他才能控制情绪,可是心理咨询师却能在他极度失控的外表下,看见并相信他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那一刻,因为咨询师的看见,孩子就看见了自己,找回自我控制的自信和力量感。

同样,在音乐诗人李健的音乐里,也常让人看见这股治愈的魔力。

也难怪鲁豫说,在听李健的音乐,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了:我在雨中听,在雪后听,在回家车流中听,忧伤、平静、烦闷、快乐,我将不为人知的心绪全然交付给他的歌声,因为在他的歌声里我看见了某段岁月,某个人,某件事情,我想说的终于有人替我表达了。

这个世界很奇妙,可能你经历了很多事,见了很多人,走了很多路,最后你会发现生命最终的旅程都是关乎自己的旅程。

而所有的成长都是自己的成长,我们在他人的故事看到的依然是自己的缩影!

我们终其一生,其实都在等一个能看见自己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千年相思已成空 跨越银河伴君舞 本是情人聚首日 奈何我为单身狗
    池灬鱼阅读 1,454评论 0 0
  • “被伤到极致,却不愿意放手,这都是因为我爱他啊。我在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里挣扎到几乎抑郁,可是仍然是舍不得、放不下…...
    Q空阅读 1,720评论 1 1
  • 一、LruCache概念 在设计缓存时,当空间达到一个临界值,需要淘汰一批数据,常用数据淘汰算法,比如。先进先出算...
    gczxbb阅读 4,035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