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
人存于世,如盲人摸象。看得整全很难,偏见便起于此。
但有时候会有疑惑,人要活着,总得有自己的坚持与信念。
前段时间推荐了一个朋友加入读书会,推荐他入会的原因有二:
1.他对佛教感兴趣,乐于探索心灵世界,且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国学中医方面。
2.他刚毕业两年,个人觉得樊登老师讲的书会对他的生活带来帮助。
两个月后我问他听了哪些书,感觉怎么样呢?他回答说听了一本“次第花开”,由于关系挺好的,这两个月我也委婉鼓励他尝试听听。后来他表示有自己的阅读安排,对APP的书没有兴趣。他说完后,我明白了。他的心是关闭的,首先是因为自己已有阅读安排了,其次排他性、自我防御。即使还没有去了解APP里书的内容,但偏见已经使他说NO和Goodbye。这是他的选择和坚持,此后我选择了沉默。
大概是价值观与信仰差异,他有时候给我发关于道佛等类文章,我会有意识略过不看不听,因为我的心也是关闭的。我要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使其稳固,免受干扰,况且我也有其他阅读安排。
今天就在想,为什么我们都如此偏见呢?能不能先去了解再发表态度呢?对一个东西,完全没有了解,是没有资格说NO或YES的, 以前有个大学女老师说他不喜欢余秋雨,但是她已经看完了余秋雨的所有著作才这样评价。
如果你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经不起撞击和推敲,那也不值得再坚持。若你相信是真理,那了解其他思想和理论会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信念,世间事物,本来就是相互效力的。“偏见”阻碍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就算是被‘洗脑’,当你被很多东西洗过很多遍后,也会有所看见,因为你有选择,因为脑袋长出来终归是要被洗的,愿我们更多地被真善美占据。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容,而是在认真思考中开放心胸,也许收获在不经意之中。
所谓“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谦虚谨慎、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林则徐题于书室的八字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勉励自己要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大海接纳了江河,因为自己有肚量,才成就自己的万里波涛。一个人,要拓宽自己的局限,提高自己的境界,也需要这样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