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三,人们都一脸的鄙夷和不屑。
这里有和道德站队的原因,也有支持大房,同仇敌忾的心理。
但曾经,小三不叫小三,有一个浪漫的叫法:情人!
没错!情人节的情人!
那时的情人,单指小三,不是现在广义的叫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的外商回来投资建厂,参与早期建议。
同时很多漂亮的小姐姐背井离乡,来到沿海地区打工。
有钱男人和美丽的女人混杂在一起,想不发生点事都难。
然后,就出了许多奇怪的景象:一个四十多岁肠肥脑满的油腻大叔,身边傍着个身姿摇曵,风情万种的女子。
男人需要照顾生理和胃的需求,漂亮的女子需要解决生活和心❤理的需求。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群体~二奶(即今日的小三)。
这一群体,据说已不是隐性地存在,在一些外资发达,外商聚集的地区,是成群结队地存在。
广东深圳,就是传说中的开放最前沿,就有规模庞大的二奶村,村中女子都是外商们在当地包养的女子,她们大多是厂里的打工妹,被外商看中养起来,人前人后也是老公老婆地叫着。
这些女子,原本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家连饭都未必吃得饱。而且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很多小学都没念完,就出来打工,成为家里经济的主力。
在成为外商的情人后,飞上枝头成凤凰。这种情形,在当时称之为“傍大款”。
那个时代,房子车子不象现在被炒得那么热,男人们赚钱压力也没那么大,钱来钱去的,或者男人们真的对她们爱宠得不行?那些个“傍大款”的女子们,男人是真的送车送房送珠宝,要什么都送什么。在那个传奇的时代,这一切都真的存在过。
很多盛产美女的地方,旧人带新人,竟整条村里的姐妹,都出来成了外商们的宠妃。
男人们也以此攀比,有钱有权有本事的男人,都要挂一个美女在旁,仿似没有这样一个人,就不能算是个成功男人。
非但如此,互相间也宣扬一种思想:情人们的出现,是因为二人在时间、空间上接触,大家有共同语言,日久生情。
那个远在他方的正妻,不思进取,还共同享受着别人创造出来的财富!
各种思潮横行,男人争相效仿,四处猎食;女子好吃懒做,到处钓鱼。
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因着这样的环境,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也享尽了人间的富贵。
渐渐滋生出骄娇二气,仿佛她们真的成了富商,成了富商的妻子!
对身边的人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气焰直烧外商们境外的家。
这,似乎触及了男人的底线!
其实,这种情形,所有的人权益都受到了挑战:
男人们?
他们只是情欲的动物!自私的家伙!
当初只身远行,只是为了创业。创业成功了,他们需要满足他们的欲望,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一宿,所以才找了个赏心悦目又用着顺手的女子。
让这女子主宰他们的人生?这不大可能!更别说影响到他们的家庭!
妻子们?
男人的缺位,她们承担的就多了,年幼的孩子,年迈的老人,家长里短的帮补,日渐衰老的容颜,已让她们心中惴惴。
而舆论导向并不倾向她们。她们就象过街老鼠般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妻子的地位!
情人们呢?
她们看似最受益的人,其实也不 尽然,毕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如果运气好的,或许可以搏个转正。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在中国男人的心中,发妻,是个很重要的称谓,意味着这个男人的品行。
同时还牵涉着长辈,孩子。所以大多数男人都抱持着这出来玩玩的心态,没想过要离婚的。
这些美女们就悲催了,因为她们除了美貌之外,一无所有。而这美貌的保鲜期极其有限,过了25岁就开始凋零,到了30岁就基本被判死刑。
再找人嫁也不容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何况普通男人们知道她们的历史,也不愿做接盘侠。
这些享尽人间富贵的女子,高龄美女们,被一批一批遗弃。
消化这批女子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就有人列举了数个方法:
一、强行脱离!这自然是引起一番腥风血雨,当是下下策!
二、日渐冷落!也有痴情到怎么都不肯离去的。
三、渣男本色!用倒缠豪夺的方式,让对方厌倦离去。
四、升级美女!这可算当时的上上策,让这些美女们去学习,深造,眼界提高了的她们,也就看不上那个过去的自己,那个油腻的男人了。
虽然这段历史已成了过去,但消化这一历史残留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和看法,还需要时日来完成。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重演,于是不能再让“情人”这个形象看上去那么光鲜、靓丽、喜庆了。
从此,“情人”“二奶”这些称谓渐渐被褪去光芒,为了让它永无翻身之地,“小三”的叫法渐渐盛行。
时至今日,“小三”称谓,有如过街老鼠!
琼瑶阿姨为之追随一生的爱情,也被扒出了“小三上位”。
呜呼哀哉!皆因那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