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years》光芒下的《那年我五岁》,汪峰的柔情你可买账?

文 /阿匪

汪峰老师终于如愿以偿地发了新歌。

从《那年我五岁》将近11分钟的时长里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对汪峰来说意义重大的心血之作。

只是b初听第一段副歌,隐隐觉得有些耳熟……

那年我五岁 /爸爸对我说

学一点东西 /否则你会一事无成

那年我五岁 /爸爸对我说

一点东西 /否则你会一事无成

接着…

那年我十五岁 /爸爸对我说

去交些朋友 /否则你会孤独寂寞

好了,听到这里,“make yourself  some friends or you will be lonely”的旋律条件反射地飘到了我脑海里。

然后我颤巍巍地去翻了汪峰老师的微博……哦,果不其然。

这首歌的灵感源自Lukas Graham乐队16年的“白金单曲”《7 years》。

最有争议的这句歌词原句是“O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 /my momma told me go /make yourself some friends or you'll be lonely”

其实歌词上的雷同若说是照搬,我更愿解读为汪峰对《7 years》这首歌深刻的共鸣。一位华语乐坛一流摇滚歌手,20年前就写过《我真的需要》这样的作品,为了避免“抄袭”的质疑大可以大笔改掉,但他写下了这样的歌词。或许在汪峰的十五岁那年,他的爸爸确曾对他说过“去交些朋友,别让自己孤独寂寞的话。

虽然除了歌词和结构上的雷同,二者的旋律千差万别。但不得不说,《7 years》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恰好在于歌词和结构,以成长线为内容的循环式结构配合抓耳的旋律,支撑起了这首歌强大的记忆点,而汪峰恰恰借鉴了这两点最鲜明的特色,使得《7 years》先入为主的感觉太强烈,听时难免出戏,落下“生搬硬套”的印象也是可想而知。

听《7 years》时,脑海里会跟随这首歌闪现一路快进的回忆和对未来茫然的设想,听一首歌就好像过完了一辈子,年华老去的苍凉感和时间的紧迫感一同袭来,这种代入感是《那年我五岁》缺少的,后者更像是一部汪峰个人成长的自传,听完我更了解了汪峰这个人,却于自身难有共鸣。汪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首《那年我五岁》,的确,但这种共鸣感是独立的,而《7 years》给人的感受则是融会贯通的。

《那年我五岁》听一遍,这首歌的亮点会完全被《7 years》的光芒掩盖,但第三遍第四遍,当你开始认真听辨那些前奏间奏尾奏,每段乐器和结构的变化,你就能听进歌里层层递进的情绪。

歌曲开篇拿老旧收音机里播放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做引子,1974年这句“小小竹排江中游……”红遍大街小巷时汪峰只三岁,“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在楼下玩耍”,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怀旧的基调。

这首歌里每个成长阶段都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主歌用阴郁的小调地道出人生的坎坷经历,副歌部分则用亮堂的大调阐述父母的告诫,不同的叙事角度、大小调的切换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情绪——任性和理智,幼稚和成熟,怅然和关怀,感性和理性,泾渭分明。

时光荏苒,当我终于“明白了他曾叮咛的”,生命的主题曲终于奏成了敞亮的大调,原来那些年的幼稚、任性、感性、怅然都是为了今日“长大”的这一刻。

这是一个音乐人认真审视自己艺术生涯的作品,虽有珠玉在前,《那年我五岁》仍是诚恳而动人的佳作。

若是听到最后颇有些乏,婴孩的一声“爸爸”“妈妈”也许会让你精神一震,那是汪峰难得一见的铁汉柔情。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鹿晗和关晓彤宣布恋情那一天是汪老师《那年我五岁》新单曲发行的日子,也不知道汪老师这几年是怎么了,头条总是被人抢,真...
    古董玉米阅读 3,012评论 0 0
  • 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mv也看了很多遍,这首歌可以解释很多我们所谓的槽点,但是这不重要,想说的是这首歌带给我们普通人...
    郑家伟阅读 4,181评论 1 1
  • 1 最近的一首歌“那年我五岁”,真是好听的一首歌。 细细回味每一段,想想这半辈子的时光,恍如昨日。脑海里仿佛出现了...
    魏江阅读 2,490评论 1 3
  • 九寨沟地震 2017年8月8日21:19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西安,兰州,重庆,等多地均有震感...
    耕耘生活阅读 5,098评论 13 33
  • 今天是分身术的第三天,第一天的口吐莲花,第二天的静观其变,今天的念起即觉。三天的过程,从底层改变信念,从而带动情绪...
    红日初升江苏阅读 2,6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