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是孩子——读《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强烈推荐!从六岁小儿到百岁老人都可阅读的小说。


小说是以一个六岁长至八岁的小姑娘斯库特的视角写的,写的就是这三年期间她和哥哥杰姆及玩伴迪儿的顽皮,他们玩的游戏以及他们身边的大人。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姑娘眼中的世界,读者自然都能理解,所以小说的语言直白、通俗且幽默,细究,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深度。

每一本小说都有其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大略了解一下其背景才能了解其深度。

小说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美国三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大多数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尤其是务农之人,不分黑人与白人,但黑人与白人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不可逾越。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黑人在国家层面上是自由人了,可是几十年过去,黑人仍旧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仍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尤其在美国深南地区,曾经的奴隶主固守着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放,对黑人处以私刑的案例时有发生,无人引以为异。

梅科姆镇就是美国深南地区的一个偏僻小镇,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几十年固守着单一的生活,对黑人的歧视浸透在镇上白人的DNA中,甚至黑人自身都不曾觉醒,对与黑人通婚的白人同样抱有偏见。


六岁的斯库特和十岁的杰姆出生在梅科姆镇,他们的父亲阿蒂克斯年近五十,是镇上的律师。那年夏天来了比斯库特大一岁的迪儿与他们为伴,七岁的迪儿对斯库特家的邻居“怪人”拉德利充满了好奇。“怪人”拉德利在人们的传说及孩子的想象中是恐怖、恶毒的魔鬼形象。慢慢地作者为我们还原了这个“怪人”的形成,让人第一次想到题目“杀死一只知更鸟”。阿蒂克斯对他的孩子们说:“记住,杀死知更鸟是一种罪恶。”

对“怪人”拉德利的探寻是小说的其中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阿蒂克斯为黑人汤姆·鲁滨逊强奸案辩护。两条主线关联两个互无交集的人,但表述的是同一个主题。

“怪人”拉德利几十年没有出过门,好动的斯库特问父亲,他们是把他捆在床上吗?阿蒂克斯回答,禁锢一个人不一定要把人捆起来,有很多别的方法。

美国是个宗教信仰国家,美国总统就职宣誓时都是手按《圣经》宣的誓词,宗教信仰在美国的普遍由此可见一斑。莫利小姐说,“有的人手中的圣经比别人手中的威士忌酒瓶更糟糕”。拉德利家拜的是浸信会基督教,礼拜前行洗脚礼的浸信会,信奉“一切享乐都是罪恶”,甚至莫利小姐家养的花都该“跟她一起下地狱”。就是这样的信仰把一个阳光、健康、懂礼貌的少年阿瑟生生禁锢成了孩子眼中的“怪人”拉德利。小说最后出来的是一个苍白的、病态的,需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领回家的畏怯的中年男人,而人性的善良即便在黑暗中依然闪着光芒。尽管与世隔绝,阿瑟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参与镇上的生活,参与救火,直至最后救下孩子们。斯库特和杰姆最后也终于了解“怪人”拉德利不是传说中吃松鼠、满嘴獠牙的恶魔,是跟镇上别的人一样的普通人,且是个好人,就像阿蒂克斯说的“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在你终于了解以后”。

镇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好人,莫利小姐、泰勒法官、泰特警长、雷纳兹医生,甚至“恶毒”的杜博斯太太。作者讲故事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幅梅科姆镇的风情画。因为偏僻,梅科姆镇上的大多门户都相互联姻,所以镇上有一大半家庭都是亲戚,拨通电话时都无需自报家门,大家都能听出声音。梅科姆镇教堂的礼拜,星期天下午例行的妇女茶点会,学校推行的新的教学方法,这一切让小说人物更加丰满,也更加立体。阿蒂克斯为黑人辩护的艰难处境无需多费笔墨读者就可了然。

所有证据都表明黑人汤姆·鲁滨逊不仅没有强奸白人姑娘梅耶拉·尤厄尔,而且应该对汤姆予以褒奖,因为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可是不管证据如何明了,事实如何清晰,也不管阿蒂克斯在法庭上如何义正言辞地呼吁陪审团尊重事实,尊重法律,予以汤姆无罪释放,陪审团最后仍旧判决汤姆有罪。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阿蒂克斯在一开始就知道,渗透在白人血液中的种族歧视不是一次辩护就可消除的,但是“道理很简单,你不能因为一百年来失败过,就不再争取胜利了”。

勇敢是什么?“勇敢并不是一个人手里拿着枪,而是在你做之前你就已经知道自己会输,但依然会去做,而且无论如何会坚持到底。”

“恶毒”的杜博斯太太是勇敢的。她依赖吗啡止痛很多年了,可是在医生宣布她的最后日子后,杜博斯太太决定要清清白白地走,不欠任何人,不依赖任何事物。所以她在最后的日子以坚强的毅力戒掉了吗啡,清清白白,安安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众矢之的的阿蒂克斯败了,败得在梅科姆镇毫无悬念。但是当他离开法庭时,黑人牧师提醒斯库特:“琼·路易斯小姐,请站起来,你的父亲要经过这里了”。于是年幼的斯科特看到身边及对面看台的所有黑人都站了起来目送他的父亲离开。看到这一幕大概有很多读者热泪盈眶。要撼动千百年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不管这文化有多少弊端,多么违反人性)一个人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阿蒂克斯至少做到了让陪审团多讨论了一个小时,至少做到了让人们心里有那么一小会质疑一下他们推崇的文化及传承。智慧的人们明白阿蒂克斯在法庭上不仅仅是为黑人汤姆辩护,阿蒂克斯所代表所倡议的是人间的正义和公平,这也是大家所渴望的。于是镇上不同肤色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阿蒂克斯的崇高敬意。

梅科姆镇上的人大多是好人,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徽章,崇尚家族荣誉高于一切。斯库特在课堂上站起来对年轻的女教师说,拒绝老师帮助的那个男孩是坎宁安家的孩子,然后坐下了。镇上的都知道坎宁安家的人从不欠人家的,也从不拿任何人任何东西,这些都无需解释,“坎宁安”这个姓氏就是权威保证。可是外地来的女教师不明所以。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人——沃尔特·坎宁安与一伙同样的好人聚集在梅科姆监狱外,准备对守护汤姆的阿蒂克斯不利。斯库特不明白为什么坎宁安先生明明是父亲的朋友,为什么一下子翻脸了。阿蒂克斯向女儿解释,这是坎宁安先生的一个盲点。坎宁安先生不是坏人,所以会被一个八岁的小姑娘的话惊醒,而站在阿蒂克斯的角度想了一分钟,这就够了。应该说这是梅科姆镇乃至当时整个美国南部的盲点,人性中的盲点。白人女教师盖茨小姐在课堂上举例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时气得满面通红,恨得咬牙切齿,却在围观黑人强奸案的庭审时,在陪审团罔顾事实判决汤姆有罪时,痛快地说:“……是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不然接下来他们以为可以和我们通婚了……”

阿蒂克斯败了,汤姆最后死了,因为企图“越狱”被梅科姆镇的好人打死了,中了十七枪。

他们都是好人,坎宁安先生、盖茨小姐,乃至拉德利家的内森先生。平素不与邻里交往,邻居遭遇火灾时却也是半夜起来积极参与救火,可是一转身却用水泥抹平了门口大树上的树洞,残忍地阻断了弟弟阿瑟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渠道。往深层次说,阿瑟、汤姆以及梅耶拉·尤厄尔都是时代的牺牲品,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如何能挣脱自身的局限看待问题,他们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那些施与者,在后人看来他们同样是受害者,他们大义凛然地枪杀了一只又一只知更鸟,只是他们不明白很多暴行都是以正义的名义进行的。阿蒂克斯也是个小人物,生于斯长于斯,他同样难以突破时代及环境的局限,但他有自身的原则,自己的坚持,不为外界所动,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小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写就,塑造的却是阿蒂克斯这样一个成熟、理性的男人。阿蒂克斯·芬奇,出生于梅科姆县的芬奇庄园。小说《乱世佳人》中对于美国南部的庄园主生活有大幅描写,恬适的、慢生活的庄园生活,是美国南部的主基调。南北战争后,庄园生活一去不复返,但原有的生活方式却不曾随战争逝去。新生活已逼至眼前,旧生活却不肯退却,这就是矛盾所在。而阿蒂克斯离开了庄园,取得了律师资格,并资助弟弟外出学医,他们代表的是走出去的一代。这一代还无法撬动深重的旧有制度及固有的观念,但庭审后杰姆和迪儿两个孩子的眼泪让有识之士看到了希望。卷首语说“我以为,律师,也曾是孩子。”那个与黑人通婚的白人看到迪儿哭时说,“再过几年他就不会再哭鼻子了,他会觉得愤慨,但是不会哭鼻子”,或许再大点,连愤慨都不会有了,再不平的事见多了,也就麻木了,然后认同了,比如我们。但毕竟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且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延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阿蒂克斯是典范。既当爹又当妈的律师阿蒂克斯·芬奇虽然工作很忙,却践行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孩子玩,陪孩子读书看报,倾听孩子的小烦恼,引导而不是管教孩子的成长。斯库特认为每个晚上窝在父亲怀里读书看报就像呼吸一样正常,“人之所以要呼吸是不得已,我读书也是这样”,然后自以为生下来就会读书认字。亚历山德拉姑姑想把斯库特塞进旧有的条条框框中,阿蒂克斯却并不执行。阿蒂克斯在他的子女眼里并不是完美的父亲,却是可信赖的父亲。阿蒂克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真相,自己闯的祸自己处理,正面地积极地回应孩子们层出不穷的状况,并时刻以身作则。在别人劝他退出那场必输的辩护时,阿蒂克斯说,我必须去做,不然以后我就没法面对我的孩子们,我也没有资格教育我的孩子们。相信在若干年后,即便阿蒂克斯不在了,斯库特和杰姆也能各自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平共处。

阿蒂克斯是位绅士,所以庭审后以绅士的思维接受梅耶拉父亲鲍勃·尤厄尔的侮辱叫嚣,但他绝想不到一个小人、一个无赖可以卑鄙到什么程度。在万圣节的天黑风高夜,尤厄尔尾随参加完演出的斯库特和杰姆,准备置两个幼儿于死地。与世隔绝几十年的怪人阿瑟·拉德利及时出现,救下了两个孩子。至此小说两条毫无关联的主线完美结合,天衣无缝。

故事最后的结局符合大众的愿望,坏人得到应有的报应,好人得到尊重。“怪人”拉德利仍旧回到他的屋子,与世隔绝。斯库特站在拉德利家门前,想象“怪人”拉德利在门缝中看到的这几年梅科姆镇的生活,想起父亲说的话“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只有站在他的立场,从他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怪人”拉德利的出现如流星划过天空一般,闪过斯库特的童年,虽然短暂,斯库特恐怕会感念一生。

小说最后,八岁的斯库特依偎在父亲膝头听父亲念《灰色的幽灵》的故事,困得口齿不清地说“……他什么都没做,他是好人……”恐怕唯有孩子的世界如此黑白分明,如此界限清晰,而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曾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