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时,我们都想找到“正确先生”或“正确小姐”。
假若我们执着地认为,幸福就在于找对一个人,那么可能我们终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相反,如果我们能明白,幸福在于内心的和谐,而外部世界都是我们内心的展现,那么我们就可能会发现,原来答案就在自己身边,就是那个和我们一直厮守着的伴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我们会认为,某些品质是好的,也即“好我”,某些品质是坏的,也即“坏我”。我们会执着于“好我”并排斥“坏我”,不想让它表现在自己身上。
比如,节俭的人认为,节俭是好的,奢侈是不好的;善解人意的人认为,为别人考虑是好的,只考虑自己的愿望是不好的;开朗的人认为,乐观是好的,忧伤是不好的……
但是,从一个真正中立的角度看,这些品质无所谓好坏。奢侈似乎不好,但正是对奢侈的渴望创造了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只考虑自己似乎不好,但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愿望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忧伤似乎不好,但忧伤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忧伤是我们失去一些事物时的必然反应……
并且,任何一个人的自我都是非常有局限生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发展出自我的体系的。在这个家庭中,如果自己节俭可以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那么自己就会形成节俭的个性;如果善解人意可以令自己更受欢迎,那么自己就会形成善解人意的个性;如果忧伤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怜爱,那么自己就很容易形成了忧伤的个性……
这是对“好我”的执着与坚持。同时,我们还会排斥“坏我”,比如节俭的人自然会对奢侈有些抵触。
这些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们之所以坚持“好我”排斥“坏我”,首先是因为恐惧。其实,我们身上仍然有对“坏我”的渴望,但我们不敢去发展这些品质,因为我们会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好我”才能获得别人的爱与关注,假若自己呈现了“坏我”层面的品质,就会被疏远、惩罚,甚至抛弃。
以上这段文字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我们所坚持的品质──“好我”,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被别人接受。
※我们对“坏我”有渴望。
※我们不敢发展出“坏我”的品质,是惧怕别人不接受自己。
每个生命都是受局限的,每个家庭都不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自我体系。意识上,我们认为自己的这一套体系特别好,必须坚持,但潜意识上,我们渴望自由和圆满,我们渴望能吸纳那些不一样的品质。
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不仅潜意识上有这种渴望,意识上也有。具体再现就是,他们欣赏与自己不同的人,乐于跟和自己不同的人交往。
但是很多人对自己的那一套自我体系太执着了,意识上会排斥和自己不同的人,然而,他们的潜意识一定会驱动着他们去接近与自己不同的人。结果,这样的人际交往中常会有一种困境出现,他们非常讨厌某种人,但这种人就是不断地出现在他们身边。
其实,这种人不断出现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的潜意识的渴望,是他们更深层的需求,因为这种人是他们新的功课,会教会他们学习接纳更多的东西。
通常,他们不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会去与这种人作战,努力把这种人从自己身边赶走。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暂时战胜这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但从根本上而言这是没用的,这种人一定会不断出现。
可以说,这是一个功课,他们只有学习接纳这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学到其品质,这个功课才算通过。否则,这个功课会一直继续下去。
与自己不同的恋人是学习的对象。
我有一个朋友,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欲望,对这个世界要求很少,他的口头禅是“无所谓”。
不可避免的,他和一个要求很多的女孩子谈起了恋爱。这个女孩子有很多执着的要求,她从来不会说“无所谓”,而总是能提出一大堆理由,以说明她的要求是多么合情合理,而且如果她的要求不被满足的话,她就会觉得很痛苦。
很自然的,他们两个在一起的结果是,一切都以这个女孩儿的要求为准,无论是吃饭、出去玩儿、布置家居和交朋友等,都是如此。
这样相处两年后,他们因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起了冲突,他要这样做,而她要那样做。一开始冲突还很小,两人都说可以商量,但真正到了抉择的时候,两个人又都对自己的要求很执着。
这样较量了几个回合后,一天晚上他们再次因这件事情起冲突。我这个朋友无意中回顾了两人两年多来的交往过程,发现自己心中有一种悲哀和强烈的不情愿,因为他发现,几乎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这个女孩儿的要求在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他的要求都被忽略了。
他不怨恨女友,毕竟是他老说“无所谓”的。但现在他明白,他并不能真正做到无所谓。实际上,每次他的要求被忽视,他都有一点点怨气。现在,他之所以对这件事这么坚持,是因为他再也不想“无所谓”下去了。
就这个话题,他和女友深谈了几次,过程很痛苦,但最后两人都明白,这是他们的一个功课。在这个功课中,他学习到,要尊重自己很重要的要求;她则学习到,适当地说“无所谓”。
我们内心都渴望圆满,所以容易选择和自己不同的人,这一点在恋爱中尤其常见。但同时,我们意识上又对自己的逻辑很执着,同时排斥别的逻辑,所以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又很容易发生冲突。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对自己自我体系的执着,而去向对方学习。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轮回,你势必会发现,“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姿势摔跤的历程。
同样,每个家族的生命也是一个轮回。命运之所以给我们这些轮回,正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这个功课。
好好想一想,你可以从你目前的功课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