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算法。不同的算式运用的算法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里不谈论教室里的算法,让我们来谈谈人生的算法。
第一次了解到人生的算法,是在吴伯凡老师的得到课程里。课程里有句话一直记忆犹新:
精英就是既有大量数据,又有算法的人。
第703期的逻辑思维《 你是“算法”还是“数据”?》对什么是算法做了总结:
所谓的编制算法,其实就是定下一套预先设定的程序,然后遵照执行。不管执行它的是计算机还是动物还是人。这一点非常关键。
最近每天听罗胖60秒,发现有几期讲的就是算法:
解决问题的高手从来都不追求一劳永逸,他们只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善于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不断迭代的独特系统。
这里的系统其实就是算法。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对,拥有洞察力的人,他做事,是直接冲着事物运行本身的模型去的,当然效率就高。
这里说的模型其实就是算法。
对自己是主张,对别人,我们只做解释。
这是一种如何沟通的算法(个人感觉相比较换位思考更具体、易执行)。
做任何事,你要收获的其实是三个方面的收益。第一,这件事本身做成带来的收益。第二,让合作伙伴信任你的能力带来的收益。第三,是让合作伙伴觉得和你的合作是安全的、可持续的相关收益。
指导晏殊的还是算法。
还有我有时总结、写给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也是一种算法。比如今天领导让我有些不爽,放在过去,会比较影响我心情,也影响双方关系。但我很快调整情绪,尽量客观地分析了事件,并总结升级了我的算法——我如果更主动的去询问一些问题,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及时保存到了有道笔记里。下次再有类似情况,我肯定会处理的更好。
通过自己的积累,不断增加算法,算法与算法之间建立必要联系,提炼出更完善、成体系的算法,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