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首发于头条号,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进入收官阶段,淘汰了选手何旻哲,何旻哲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就不吐槽了,江湖上自有公论,可是在被淘汰之后何旻哲他立刻承认了简历造假一事——这是我作为HR不能忍受的,这是道德品质问题,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何旻哲清华硕士的学历是真的,简历中的虚假部分,主要在于他伪造了普华永道的实习经历,明知道上综艺节目简历造假,一定会被揭穿(类似节目中简历造假被揭穿的他不是第一个了),而且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他还是选择这么干,就为了拿到名企实习offer,我想换了我的哪位同行都不会再敢聘用这位何同学——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俗话说:“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但是,人力有的时候就是干的揭短的活计,因为这涉及到公司的利益。招聘这个环节从一开始发布广告一直持续到候选人转正之前,尤其是试用期把它看做成功招聘的一部分,因为而从面试中看不出来的一些问题,在试用期中往往会暴露无遗。
我某在前前前雇主任职的时候,曾经给公司招聘过一个运营总监,当时非常合适的一位候选人的简要情况是这样的:澳洲某高校的营销本科、工商管理硕士,在澳洲有8年管理工作经验,回国后在某大型集团公司任职运营经理,此经验有3年+。经过我的初试、4位合伙人复试,各方的评价都不错,在众人面前一派彬彬君子的面貌,姑且称他为M吧。定下入职时间、薪水,我给M发送了正式的Offer Letter,并且在邮件中附上了我们入职当天所要携带的证件要求。按公司规定,员工入职之后签订授权书即可展开背景调查。
M入职时,只带来了他的身份证及中国护照、离职证明,简历中涉及到的某高校学士、硕士的相关学位证书没有提供,包括国家教育部的学历认证证明他也没有提供,当时,M特不好意思,说家里买了新房子,刚刚搬家,乱得很,证件还需要寻找,我当即表示理解。(谁家没有个特殊情况呢?)
入职当天,我们给M办理了正式的入职手续,并签订了授权委托书(主要用于授权人力资源部进行背景)调查及劳动合同。当时我们约定M最迟于一周内提供其学位证明。M入职之后,我特别开心,因为之前运营方面的工作都是我在代理,现在终于交出去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就是当时我心情的最恰当写照。
接下来的一周,我跟M进行工作交接,M的言谈话语之间,处处显露自己出身于大公司、瞧不上我们这个“小作坊”,并且对我们现在的制度指手画脚,说这不对,那样效率不高,接下来,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工作,让业务团队绩业绩大幅提高。对于这样的言论,我姑且听之,“听其言、观其行”,言语是一方面,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有理不在声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溜好了,那说明M不是吹牛,他自己身上的光鲜海龟、高管背景不是所谓的“画皮”。
在一周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还提醒M下周别忘了带过学位证书来。M当时答应得很痛快,可是转过来的周一,M仅仅提供了澳洲某大学的营销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并且声称他的MBA证书还未找到。当时,我也没有多想,拿着M的学士学位证书让助理复印了存档。既然M已经签了授权委托书,那我就开始着手背景调查,在网上搜M的名字,他还有自己的BBS,撰写的管理类文章还数量可观。
M当时简历里留的两家国内公司,一家打过去说M确实曾经在他们公司任职,但是不是简历里说的运营经理的职位,而只是部门助理的职位,任职时间也不是一年,而是短短的两个月;另一家公司打过去,前台电话永远处于无人接听状况。国外的工作、教育背景调查,之前我都没有做过,该怎么办呢?说实在的,我有点踌躇。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委托第三方背调公司,但鉴于预算所限,很快我否决了自己的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就只能依靠自己。
鄙人的英文口语一般,但是,工作把你推到这一步,就得硬着头皮上了。首先,我查询了某大学网站,竟然发现该大学网站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留学火热,连带国外大学的网站也有中文版本),顺利打开中文版,我找到了具体负责招生老师的电话,打过去,不出所料,是说中文的老师,我表明身份,报上M护照号,并请该老师帮忙核实M是否有就学经历,经查,M确实有本科就读的经历,入学时间、毕业时间都可以对得上,接下来我请老师帮忙查M的硕士学历,老师却说M根本没有在该学校就读MBA的经历,更不要说学位的取得了。原来如此,我找到了M“虚张声势”的原因了,现在,“画皮”揭开,形成报告,上报合伙人,合伙人出面跟M谈了,没出一个半礼拜,M结束了在我们公司的职业生涯。
Tips1:人啊,就是这样,好好的人不做,偏偏扮用简历来弄虚作假——成为掩盖丑陋心灵的“画皮”,“画皮”掀开,真相大白,于作假的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Tips2:真实地活着,活得真实,在职场中好好地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