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预测和应对未来能力,取决于他对事物变化背后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一个人理解这些因果关系的能力,来自他对以往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研究。
如果......那么.......”这样的句式来制定决策规则(对现实情况的应对原则):如果X发生了,那么我们就下注Y。接下来,我观察实际情况与我原始模型及预期之间的差异。在桥水投资公司,我和我得合伙人非常系统化地进行这项工作。如果实际情况符合模型,我们就继续下注于通常将会出现的情况。如果实际情况开始偏离模型,我们就寻找原因,并且做出调整。
人们之所以往往错过一生中的重要成长时刻,是因为每个人仅经历漫长的一小部分。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视野,发现事物发展的宏观规律和周期及其背后的重要关联、我们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要想把握全局,就不能着眼于细节。
提高教育实力可以推进创新和技术,进而扩大世界贸易份额和军事实力,增加经济产出,建设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在一定时期之后,构建起作为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
“文化就是命运”。文化差异是人们对应该如何对待彼此所持的不同看法,这一差异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是基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而形成的,文化提供指导人们应对现实的原则,最重要的是知道人们如何对待彼此的原则。
对全球思维的开放态度。这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反映国家实力的先行指标。因为自我孤立的实体往往会错过时机,不能了解到世界上的最佳做法,从而削弱自身实力,而了解世界上的最佳做法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要想维系和平,就必须解决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彼此合作是对双方来说最好的选择,但对一方来说,先杀死对方的做法更合乎逻辑。这是因为生存高于一切,虽然你不能确定你的对手是否会攻击你,但你可以确定,在你打败对手之前,对手会先打败你,因为这样符合他方的利益。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双方最好相互保证,不给对方造成生存危害,从而避免致命性的战争。要想进一步降低发生冲突的风险,双方就需要交换利益,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使自身不能承受失去这种关系的后果。
如果不以历史眼光来认识这些差异,我们就会面临一些障碍。一旦洞察并领悟永动机的运作原理,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体制如何逐步发生演变。这些体制包括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专制体制、民主体制,以及由这些体制演化而来的后代和混合体,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想成功,一个人的收入至少需要与支出相当
蓬勃发展:盛貌,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在这个阶段,债务相对于收入上升。加大杠杆的背后是心理变化。(如同自我安慰一般,前章所说“想要成功,一个人的收入至少需要与支出相当”。拿预知的收入博弈现在与未来的收入。
一个被社会的发明创新力是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创新和商业精神是经济繁荣的命脉。没有创新,生产率增长就会停滞不前。有了创新,一个国家的劳动者的产出水平就会超过全球其他劳动者的水平,从而推动成本竞争力提升,使其成为更适合做生意的国家。
改良、发明、发现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动力使人们不断学习,发现新的、更好的方法,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推动创新的最有力的方式是,把新想法带入市场,将其商业化,并从中获利。市场可以非常高效地淘汰 坏主意和给好主意定价。这样,创新概念和商业化可以紧密相连。
创新发明+商业精神+兴旺发达的资本市场=生产率大幅提升=财富和权力增加
赚钱、储蓄和将储蓄转化成资本(即资本主义)的能力是激励人们的有效动力,也帮助人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活水平。但资本主义也会造成财富和机会差距,这种差距是不公平的,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具有高度的周期性,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性。在我看来,决策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构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不佳句不平等和不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也可以是财富贮藏的手段。
你可以这么想:央行有一瓶兴奋剂,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注入经济。当市场和经济增长下滑时,央行注入货币和信贷兴奋剂,从而提振市场和经济;当市场和经济过热时,央行减少或停止注入兴奋剂。这些举措使货币、信贷、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数量与价格出现周期性涨跌。这些走势通常表现为短期债务周期和长期债务周期。短期债务周期起起落落,通常持续8年左右(会有出入)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是决定他们所获得的结果的首要影响因素
研究历史使我发现,从内部有序到内部无序再回到内部有序的典型周期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新秩序开始,新领导层巩固权力,接下来.......
第二阶段:资源配置体系与政府官僚机构建立和完善,如果行之有效就会.....
第三阶段:出现和平与繁荣,进而出现...
第四阶段:支出和债务严重过度,贫富差距和政治分歧扩大,从而导致......
第五阶段:财政状况糟糕,冲突激烈,之后...
第六阶段:出现内战/革命,然后再回到
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以此类推,整个周期循环往复
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要把创造出来的债务和资金用于促进生产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而不是只把资金发放出去,但未能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因为如果这样做,货币就会大幅贬值,导致政府及所有人的购买力大幅缩水。
若你有疑虑,就要撤离。如果你不想被卷入一场内战或战争,就应该趁早撤离。
所有市场都是由以下4个决定因素驱动的:经济增长、通胀、风险溢价和折现率。
这是因为所有的投资都是以当前的一次性支付换取未来的支付。这些未来的现金支付取决于经济增长、通胀、风险溢价(即投资者相对于持有现金所愿承担的风险)和决定投资的当前价值(所谓的“现值”)的折现率
为了影响市场回报和经济形势,中央政府与央行的职责有所不同。中央政府可以征税和支出,其决定政府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但不能创造货币和信贷。央行可以创造货币和信贷,但不能决定货币和信贷是否流入实体经济。
当泡沫破裂时,该公司股价和国家票据都迅速失去价值,这是出于常见的原因:对实际资产所要求的的未偿索赔权远远多于作为这些索赔权后盾的实际资产。
货币体系有三种基本类似。第一是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因为是金币、银币和铜币),我称之为第一类货币体系。第二是货币与有内在价值的资产(通常以纸币的形式,可以以固定价格兑换成黄金或白银)挂钩,我称之为第二类货币体系。在第三类货币体系(或称法定货币体系中),货币不与任何东西挂钩。
这些大债务周期中有以下时期:稳定时期,债务并不过度增长;泡沫时期,债务过度增长;危机时期,没有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通胀(有时是而恶性通胀)时期,政府印钞以缓解债务危机。
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体系被称为“辨证唯物主义”。“辨证”是指对立面如何相互作用而引起变化,“唯物主义”是指一切事物都以物质的方式存在,以机械的方式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简言之,辨证唯物主义是这样一种系统:通过观察和影响“对立面”的“矛盾”来创造变化,由此带来“斗争”,“斗争”的解决意味着进步的发生。马克思想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一切事物上。体现为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冲突的两个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只是许多此类冲突中的一个。
1949-1976年,毛泽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尊定了中国的制度、治理和基础设施基石,领导中国,直到1976年去世。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治理中国,直到他1997年去世。
第一阶段:尊基阶段(1949-1976年)
1949年,共产党赢得了内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迅速巩固了政权。毛泽东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周恩来任总理。
新的世界秩序将世界分为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此外还有不与任何一方结盟的第三个阵营。
1978年,时长74岁的邓小平成为领导核心。从1978年到1997年去世,他最重要的政策可以用一个短语来表达--改革开放。“改革”的意思是对内改革,即利用市场来帮助配置资源和激励民众;“开放”的意思是对外开放,即通过与外部世界交流来学习和进步,并进行对外贸易。市场经济成为政策组合的一部分。
邓小平很早就编制了一项70年规划:(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他明确表示,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也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中国文化促使其领导人社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决策,奉行高标准的文明举止,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好好扮演角色。他们还寻求“无产阶级统治”,通俗地说,这意味着机会和回报的广泛分配。相反,美国文化促使其领导人自下而上地治理国家,要求高水平的个人自由,崇尚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赞赏革命性的思考和行为,不因人的地位而是因人的想法的质量而尊敬人。这些核心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每个国家选择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类型。
泾渭分明: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经济学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经典左派的观点是支持政府拥有生产资料、支持穷人、支持财富再分配等,中国人称之为社会主义;经典右派的观点是支持私人拥有生产资料、支持系统中的获胜者、支持极为有限的财富再分配等。
靠水晶球生活的人注定要吃碎玻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打仗的最佳方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所获得的一切成就,主要不是由于我知道什么,而是由于我知道如何应对我所不知道的东西。赌未来就是赌概率,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连概率都不是确定的。
了解所有的可能性,考虑最坏的情况,然后想办法消除无法忍受的情况。首先要确定和消除无法忍受的最坏情况。这是因为,在生活或市场的博弈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淘汰出局。
没有任何一起未来事件被精准详尽地预言过。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未来有相对正确的预测,而不是准确地理解历史,那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