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24日各地高考成绩的出炉,2017年度高招进入了填报志愿阶段。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意兴阑珊,成绩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接下来,都需要打起精神,理性、科学地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填报好院校与专业志愿。
努力,已经属于过去;选择,正迎面而来。特别是,当前的这一选择,可以说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莘莘学子未来的求学履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是将决定其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重大起点。
选择,大于努力。一个理性、科学的选择,最大程度调动既有成绩可能性的选择,甚至要大于过去十多年寒窗的努力。人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于面临选择的准大学生们来说,与其说是选择人生的院校与专业,不如说是在选择人生的起跑线。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来说,恰当的选择,能够锦上添花,让好成绩匹配好未来,成就自己的好人生。对于成绩稍逊的学生来说,选择就更为重要,因为恰当的选择能够雪中送炭,同样能够成为开启美好人生的重要一步。
那么,对于身处选择十字路的学生来说,到底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什么样的选择才能既不浪费分数,又契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呢?作为一个曾经失败过的、后来又先后在两所985高校求学过的过来人,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要明确影响志愿填报的主要因素。从直观上看,影响志愿填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分数和兴趣。分数,决定了你能选择的院校;而兴趣则影响了专业选择。
这是很多人在志愿填报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其实,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你的家庭因素。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拼爹”。如果老爸老妈厉害,在填报志愿时,就会从容得多。毕竟,普通人留下的只是“背影”,而你却有自带光环的“背景”。虽然我们可以在情绪上,对痛恨搞关系,但在真实的社会中,关系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与选择。
二,处理院校与专业两难选择的原则。关于学校还是专业,一直是志愿填报时的难题。除了极少数高分高生可以自由选择外,大部分人要在理想院校与理想专业的“两难”之间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常,要么是上的了好学校,却选择不了好专业;要么就是能选择了好专业却上不了好学校。那么,在志愿填报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个人以为有三点:
1,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不错,有能力在你毕业的时候,帮你解决工作,那么就考虑院校优先,专业次之。反之,如果家庭条件一般,无法在你就业时,提供足够的帮助,那么就应该专业优先,院校次之。
2,“院校优先、专业次之”策略利弊。院校优先,有着现实的好处。无论是以后的继续深造,还是在跨进社会的起跑线上,好的、知名院校确实能提供帮助。现在,名校在录取研究生、名企在招录毕业生时,往往会查户口,一查三代。对那些非名校毕业生,有着不明说的歧视。当然,这是院校优先的好处,其坏处在于,当院校优先时,就会牺牲自身的专业兴趣。如果考生个性色彩非常强烈,读的是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那么,即使是名校,也可能荒度四年。其实,从最终就业上看,在中国真正享有特权的高校,只有两三个,那就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充其量再加上一个中国人民大学。其他所谓的名校,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之类的,如果家庭背景一般,在烂专业,同样要面临就业时的巨大压力。
3,“专业优先,院校次之”策略利弊。专业优先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在中国,真正的出类拔萃的名牌大学,其实就那么几所,非常有限。然而,某些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却非常牛逼,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这些普通学校王牌专业求学的人,就业时的工作甚至要比所谓的名校还要好,圈内知名度同样非常大。衡量某些学校王牌专业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看那些以专业命名的大学,如,北京(南京)邮电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等。可以说,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在王牌专业的地盘里,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网络也非常发达,有兴趣的考生可以仔细搜索。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向自己的学长咨询。当然,普通学校的边缘专业或者烂专业,实在是选择的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选择。
三,处理好机会与风险问题。对于江苏考生来说,今年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取消了本三批次,部分本二批次专业提到了本一录取。这一变化意味着,对于今年来说,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及其排名的参考价值将要面临重估。除了以985为主的高校,基于排名的录取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外,那些非985高校,可能录取排名会出现下降。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机会,特别是对偏爱“院校优先”策略的学生来说。换言之,对于考生来说,填报非985高校时的志愿,可以略微激进些。相反,如果过于保守的话,倒会丧失机会,浪费辛苦得来的分数。
作为成年人,填报志愿是你们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抉择。选择,既意味着权利,又意味着责任。每个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就要为选择的后果做好准备。
不后悔选择的,选择不后悔的。祝愿所有的朋友,都能如愿以偿!
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策以经世,论以明理”。面向时代、面向问题、面向未来的策论,始终是历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中的核心关切。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代中国,更是为策论工作者提供了极为开阔的舞台。本公号秉持中国立场,基于个人兴趣与能力,从策论角度,诊断时代问题,剖析中国利益,呈现中国温度。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